資策會簡介
  • 陳執行長自我介紹

  • 成立目的

  • 台灣資訊產業優勢

  • 主要業務

  •   智庫幕僚
      技術研發
      人才培訓
      應用推廣
  • 研發成果

  • 科技化服務

  • e化前進的社會

  • 網路創新專案

  • Connect Taiwan - 創意投資

  • 結語

  • Q & A


  • 詳細內容


    陳執行長自我介紹

      今天要跟大家簡介一下資策會,我在想是因為是學校的研討會,所以大家不要客氣,我自己也是在台大電機系教書,背景是database,data mining相關的領域,所以,同學若對這方面有問題也不要客氣,盡管提問。

    我先簡介一下我的background,我是1982年從台大電機系畢業,1985-1988年在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Harbor拿到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被IBM挖走,在IBM工作一段很長的時間,然後回台大任教後,今年被借調到資策會三年,擔任執行長的職務。


    成立目的

      今天主要是跟同學介紹一下資策會,同學假如對資策會的業務,和我的研究領域有興趣,大家不要客氣,今天簡報的大綱,主要為資策會的成立宗旨,研發業務等等。

    在座聽過資策會的同學不少,資策會是在1979年由政府與民間共同成立,所以資策會是一個民間單位,很多人以為資策會是政府單位,其實這是錯的,資策會的員工不需要是公務員,政府對於資策會的出資只有大約3X%,在法律上它是一個法人,法人又分為公法人和私法人,差別在於若政府出資大於50% 即為公法人,其餘則為私法人,故以定義而言,資策會算是私法人,那其他股東就包括,大同,東元,神通等這些屬於資訊相關的民間公司,當初出資大約一億元,並不算多。

    在此提一下工研院,同學應該都知道工研院是位在新竹的一所工業研究院,他的員工大約有6000人,相對於資策會只有大約1800人,不過工研院的研究領域比較廣,包括材料,機械,化工,環工還有通訊等等重要工業領域都有cover到,而資策會的重點就只著重在Computer相關,兩者都為民間法人,也就是員工的身分都不需要為公務員,故由此角度來看兩個機構的話,是一樣的。

    當初成立這個機構的著眼點是希望能有個單位,能替政府執行一些政府想要推動發展的領域,譬如自由軟體,資訊安全,和一些資訊活動,資訊比賽等等,由民間來供同成立推動,比較公正。

    為何不由政府單位直接成立推動呢,因為若為政府單位,受限於一些制度,員工的聘任就會比較沒有彈性,譬如說員工一定要是公務員,會有一些年資的問題,相比之下,身為一個法人只需要尊口公司的規章,在人才的聘用上,就可以比較有彈性,但又由於最主要的股東為政府,也因此他又可以carry out政府所要執行的任務,而工研院跟資策會的組成原因相同,就是基於上述的目的。

    資策會的任務比較文言的講法是做資訊技術的有效應用和建構數位系統,白話簡單的說就是推動資訊產業,資策會的研發經費相比於工研院來說,政府所佔的比率較少,大約只有22%,其餘的經費是來自於民間,或是政府的標案,資策會從成立至今就是一直替政府執行一些資訊相關的業務,譬如健保這項系統,資策會就是主要的參與人。


    台灣資訊產業優勢

      台灣的健保系統其實做的非常好,同學們常聽到健保快要破產了,其實是制度面的問題,也就是收錢收的太少,並不是系統架構的問題,以這個系統架構而言,台灣在世界的評比高居第二名,僅次於歐洲的瑞士而已。

    台灣是一個非常能夠接受高科技的國家,台灣的優勢在於中級工程師的水準非常整齊,台灣的優秀人才願意來唸工程相關的領域,相比於其他國家的優秀人才大致上都投入商業,法律或是醫學來說,台灣在資訊和工程相關領域上的人才,以高中生而言,排名是在整體比較靠前的,還有台灣的資訊架構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是比較高的,例如無線網路的普及率,以及對於新科技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率是非常高的。

    另外台灣的資訊產業整體是排名第一,這其中當然是把硬體的研發也算在內,舉網路而言,同學們應該聽過WiMax(3.5G),WiMax的發展台灣應該也可以說是最瘋狂的國家,整體的佈線來說台灣領先全球,當初也很有熱誠的韓國現在在進度上遠遠落後,不過目前我相信同學們手機應該還暫時不能收到WiMax訊號,同學們的手機可以收到Wifi,WLan,3G,但應該還不能收到WiMax的訊號,目前應該是經由Notebook插卡的方式來接收訊號,短期內手機端應該還收不到訊號,但大家應該可以感受到從訊號發出端的佈線,和整體推動的積極程度而言,台灣在這方面是非常aggressive的。

    再來提到成立的宗旨,資策會的年營業額大約是40億台幣,其中8億為政府補助的研發經費,剩餘的即為其他業務所需,這點與工研院的研發經費將進100億來相比的話,相差約10倍,所以很多外人把資策會和工研院的研發成果用1:1的方式來比,我們就常常覺得很委曲。

    台灣歷年來最成功的研發都是硬體相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PSMC,聯電與台積電,提到資訊(軟體)產業講的出來的名字大概就是做Power DVD的訊連(Cyberlink),做PC-Cillin的趨勢(Trend),和做Photo Impact的友立,不過由於日前友立已被收購,所以目前就僅剩訊連與趨勢,而他們成功的模式都是bundled在硬體外銷,配合台灣很成功的硬體研發,讓外銷成為主要的營利來源,這也是因為台灣的市場比較小,所以成功的軟體公司必須把眼光著眼於外銷上。


    主要業務

      接下來我將介紹資策會的主要業務,總共有五大項,分別是智庫幕僚,人才培育,應用推廣,資訊建設與技術研發。資策會有一個教育研究所,教授的課程為比較advanced的資訊課程,此為人才的培育。資訊建設的方面為基礎資訊架構的建置,譬如火車站,財稅中心等等,若有建設基礎資訊系統的需求,就由資策會來負責建構。在應用推廣方面,每當完成一項軟體,需要測試時,不論案子是否感覺會失敗或是知道無營利,只要是政府認為有必要性推廣的系統,譬如監控系統等等,就由資策會來負責做推廣。再來提到技術研發,也就是RD,例如現在的WiMax,短距離的無線通訊(Wireless Network)還有無線偵測網路等等,台灣有某一所學校想要發展無線偵測網路,理想狀態是希望每個學生的身上都帶有一個sensor,到學校的哪個角落都可以偵測出座標,在應用面上譬如說手機現在會發送訊號,人們到哪裡都會被偵測出,若不想要被知道行蹤,那就必須將手機關機,否則若是逃亡的人一下就會被查出來,這也是因為手機現在搭配基地台搜尋的範圍可以越來越narrow,若是其中還內建GPS的話,更可以知道所有相對位置。

    智庫幕僚

      最後提到智庫幕僚,政府的有些單位會規劃一些大型計畫,就像政府早期想要推動E-台灣,也就是將台灣E化,例如醫院,教室等等場合的E化。現在想推動的是M-台灣,M指的是mobile,就是除了上述所說的E化外,還要將application E化,並都可以建置在mobile的物件上,隨身帶走使用。之後政府的下一步計畫將是U-台灣,U指的是ubiquitous(無所不在的),意思即為除了強調mobile之外,每個device間是可以互連的,讓不同廠牌公司之間的隨身資訊物件都可以做流通。

    上述所謂的E, M, U化台灣的工作主要都是由資策會的智庫幕僚來幫助政府執行,其中有一個MIC的部門主要作市場調查,需要很多非資訊的人才,包括科法等法律背景還有商學院背景相關的人才,法律方面譬如電信相關法規等等,也都是由資策會相關人才來帶領制定。

    另外再談談智庫幕僚部份,例如以前的資訊工業發展的自動辨識,提升國家資訊競爭力,數位台灣計劃等等,這些都是屬於智庫幕僚的業務。現在資策會在做的是數位學習產業的推動,數位內容產業的推動,還有無線產業的推動,都是政府現今主要的任務。不過其中悲哀的是,除了無線通訊產業之外,其他兩方面的產業產值現今都還是相當低,講到推動的成果,也還沒有什麼可以說。

    --台灣實際情況

    大家應該都知道所謂的兩兆雙星,兩兆指的是semi-conductor和LCD,這兩個的產值都有達到兆,深究而言,台灣生產製造的能力相當強,相對的硬體產業就能達到相當的產值,但提到雙星,也就是數位內容與生物科技,就都沒有起色。

    上述政府所要推動的數位學習和數位內容,只要一提到產值,表現都無法亮麗,以數位學習為例,由於主要對象為國內市場,市場就無法變大,而數位內容方面譬如做好的多媒體,雖然看似可以外銷,但台灣在這方面的能力就相對較弱,台灣的卡通自己人都不怎麼看了,更遑論外銷國際市場。

    技術研發

      再來談到RD的業務,目前重要的領域在於居家看護,娛樂還有學習,由於人口高齡化的社會趨勢,所以居家看護之後也會變的越來越重要,娛樂領域也是越來越大的一塊餅。另外台灣現在比較能做的就是跟硬體相關的軟體,像是嵌入式系統,原因在於台灣比較接近硬體,本於硬體上所做的軟體在跟人家談判交涉時比較不會居於劣勢,而嵌入式系統這種東西比較低階,比較需要視系統和平台的不同來做最佳化,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麻煩很困難,但實際上卻是個優勢,如此才有我們發展的空間,假如不這樣做的話,早就被國外大廠一網打盡。

    --微軟的影響力

    假如我們做Windows相關的軟體,譬如說幫Windows寫一個application,假如不賺錢就算了,若賺錢的話,被Microsoft看上,早就被吃掉了。舉我1996年剛從國外回來教書時作例子,當初我教的是網路,問同學用的browser是什麼,當時Netscape的使用者大約有80%,用IE的只是少數同學,但僅隔一年,兩者的用戶就已經趨近50% : 50%,再過一年後,很多人就已經不知道Netscape是什麼,現在就更不用說了,幾乎是全面使用IE的狀況,這個例子說明了微軟因為掌握了作業系統的優勢,所以很難在Windows上的application上與其競爭。

    訊連的Power DVD是一個特例,因為微軟若想將這方面的軟體bundled到他的作業系統,需要付一筆權利金,微軟不希望因為少數使用者的關係,去付這筆錢。另外其他研發相關的東西政府會要求各項近況和授權推廣等等。

    人才培訓

      再回頭談到人才的培育,主要是由資策會內的教育研究所負責,這是一個非常穩定,feedback也非常好的研究所。應用推廣方面也包含創新應用等等。

    我常跟同學提到的是,資策會並不算是一個民間公司,它本質是一個政府未最大股東的法人,所以他對於來工作的人才來說,一個很大的advantage在於這是一個比較容易學習成長的環境,因為會有機會接觸到很多的計畫和比較新穎的科技,但是相對的到資策會工作也必須要有一份使命感,因為資策會很多的業務內容是在幫助這個society,而不是著眼於從事有利於自身的計畫。

    --Web 2.0所帶來的商機

    舉例來說,大家都很熟悉的Web 2.0,在台灣是不是有可以創業的機會,談到YouTube,他賣了16.5億美金,他就是一個Web 2.0創業成功的非常好的例子,但是除了被收購外,他是不是有一個比較成功的經營模式,其實到現在都還看不到。

    我想談談Google,先提一提我以前工作的公司,IBM是一個在196X年就非常大的一家老字號資訊企業,但Google現在的規模已經超過IBM,再過兩三年,Google的規模將會大於IBM + Intel,對一個六年前還是要接近倒閉,而且感覺上為買空賣空,沒有什麼實體設備的公司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Google靠的就是Adsense(點選廣告)來賺錢,而這又值基於他們相對強大的search engine上,搜尋引擎比的不是誰找的多,而是比資料排序的功力,因為顧客通常都是找前面幾比的資料來做查詢,Google原始的演算法就受業界推崇,經過多次的refinement之後,就顯得更為優秀。

    --新興國家的挑戰

    舉上述例子就是想說資策會是不是能提供相關業者一個比較好的機會來發展Web 2.0的概念,近來台灣領先於國外的margin已經漸漸縮小,以往台灣靠的是水準整齊的中級工程師以及快速建設完備的基礎資訊系統當做一個很大的優勢,台灣的工程師工作認真且效率高,以前國外的工程師三個月做不完的project,到台灣不到四個禮拜就完成了,他們會覺得amazing。但這個領先的gap已經漸漸在消失,因為我們面臨其他幾個新興國家的強力挑戰。

    --軟體設計能力的重要

    第二個面向呢,由於硬體的速度越來越快,可做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價錢卻越來越便宜,所以以後電腦的價錢可能會比家裡的錄放影機還要便宜,也因此只為了special purpose所特別優化的電腦變的不在需要,電腦變成人人很容易購置的東西,相比之下軟體所扮演的腳色就會更顯得重要。我常常跟學生說,一個300萬的機器,硬體可能所佔的費用僅有15萬,其餘285萬就是所謂軟體的價值。

    --服務導向的市場

    再來是第三個面向,隨著網際網路快速的蓬勃發展,整個business model在改變,以前是硬體公司向軟體公司出錢購買軟體,把它bundled到我的硬體上,但是以後的趨勢卻不在是靠這種方式來賺錢,而是靠service來賺錢,譬如說skype這套軟體,他在申請時是不收費的,他是靠妳以後打電話時來收取服務費用,所以現在的趨勢反而是倒過來的,是由軟體公司付錢給硬體公司,而不是由硬體公司來付錢給軟體公司。這樣的趨勢對台灣而言反而是讓台灣的軟體比較有發展的機會,因為靠service賺錢的新穎方式,對國際化的依賴程度反而較小,譬如剛剛提到的skype就不是產自於印象中的大國,不是美國,不是日本,也不是德國,而是盧森堡,一個歐洲的小國家,但我們運用它方便的service,也不會去care他到底是哪個國家或是那個公司做的軟體。

    應用推廣

      繼續談應用推廣的方面,其中一項是縮短數位落差,這主要是貧富差距的問題,對資訊技術的掌握會影響你的競爭能力,所以在一個比較貧窮的地方,他對數位資訊的掌握能力就會比較差,又由於對數位資訊掌握能力較差,之後他又會更無法與其他人競爭,然後又變得更貧窮,造成一個惡性循環,所以資策會另外一項主要的工作也在於不要讓太多人輸在起跑點上。

    --國際市場的重要

    普及網路應用,還有CMI的軟體認證,也是資策會之後主要的業務之一,我剛有提到台灣主要是靠硬體的外銷來賺錢,軟體少數的成功案例也都是靠外銷,事實上由於台灣的市場太小,除了理頭髮等服務業和餐飲業外,其餘產業都是以外銷為主,著眼點也在於對外的市場,對科技業來說,譬如手機該加裝什麼樣的模組,也都是以外銷市場的需求為主要的考慮。

    因此資策會近來也把拓展國際市場作為主要的業務,因為國外有很多地區其實在IT產業上是落後台灣的,但他們對於資訊的需求卻有一定的程度,譬如說中東,也就是阿拉伯地區,他們有錢,但在這方面卻落後台灣,又由於他們先天討厭西方人,這對於比較有先進IT產業的亞洲人,譬如我們和日本來說,就是一個比較有機會的市場,相比之下歐洲就是一個比較偏向西方的市場,台灣在那裡就缺乏與美國競爭的本錢。

    資策會基於上述因素,所以積極在國外佈點,我們有印度辦事處,還有設在卡達的中東辦事處,之後也會在越南設立辦事處,越南以後也會是一個重要的新興國家,現在國外有所謂的七星計畫,也就是在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外再加上土耳其,越南以及中東,這些就是由於國際化的趨勢,在高科技產業中,不可能只自限於國內的市場,因為也會有其他國家的企業會一起來競爭,所以必須要胸懷世界,才會有比較長遠的發展。


    研發成果

      接下來我將報告一下近兩三來重要的研發成果,第一個就是WiMax,台灣算是在上面壓了很多賭注,大家應該都知道有六個業者取得WiMax的執照,他們有個deadline,在這個時間截止前必須要能夠開台,若辦不到的話需要接受懲罰。台灣的業者不管軟體還是硬體,在之前的3G(WCDMA,CDMA)上已毫無機會可言,就是智財權主要都已經被掌握,現在要去賺這部份的前會很辛苦,也就是所謂的廉價勞工,因此致力發展於WiMax並不需要很大的市場佔有率,只要率先研發,取得智財權,就算跟過往3G占有率只有一半一半,甚至只有5%,卻都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對於世界各地尚未有3G通訊的國家來說,台灣也有很大的機會,也就是說無線寬頻通訊上,台灣還是存在有很大的競爭空間,資策會再這方面上有投入一些resource,發展出的技術在於佈線時基地台不需要很多,提案的單位別來說是世界第一。

    此外資策會也有發展通訊技術,記憶體,與醫院合作的居家看護的系統,還有與中央大學合作的數位學習系統,建置一個國家級的數位教材,會被列出來的都是還不錯的計畫。資策會同時大概有約300多個計劃在進行,由於計劃數目太多,我也不可能對於每一個計劃的細節都能掌握的一清二楚。


    科技化服務

      另外由於我是database和data mining的背景,所以我對科技化服務的技術也很重視,過往我在IBM上班時,IBM的營業額為一年600億美金,其中主要為硬體,部份為軟體,而service的營業額只佔大約10億美金,2007年IBM小幅成長,營業額為800億美金,但其中service所佔的營業額已經變成一半的400億美金,這代表IBM當初把主要的業務從硬體和軟體轉移到資訊服務是一項正確的決定,不然IBM現在應該已經不存在,因為硬體打不過Intel,軟體打不過微軟,故這項決定讓IBM成功的轉型為一個資訊服務的公司。

    至於service到底在做些什麼,我舉個例子,我有一個很熟的同事,之前的研究領域在solid state(固態),做的很好,在IBM做僅有的兩位華人VP之一,目前也是行政院的科技顧問,但他現在不做固態了,改做service,它主要作未來十年內旅行業者所需要的資訊服務。這項服務現在能想到的是假設我11/5要到國外出差,打算回程時到羅馬玩一玩,那我有哪些資訊可以參考,目前這項東西主要是由航空業者提供,最多就再幫你加上定hotel,租車等等,但是這樣的服務是不夠的,假如只follow這樣的business的話,很難generate新的東西,他們的思考是以後你坐飛機到站後,旅行業者給你一個可以放在口袋內的小小的device,裡面包含你的gps,你的車子,個人,和hotel等等的information,甚至包括你的location base的資訊,也就是說你走到某個餐廳外面,可能他都會叫你進去用餐,這些技術現在都可以達成,需要的是整合。這道理跟賣牙刷和牙膏是靠牙膏賺錢,還有手機賣便宜但靠通訊費賺錢是一樣的。


    e化前進的社會

      一般人是認為人類對資訊產業的依賴只會前進不會後退,這是one way的一條不歸路,譬如說把一個東西放上網路,就不能再把它拿下來,如果遇到問題,假設是網路太慢,就會去改善網路的連接速度,server的速度太慢就會去改進server,系統出現了bug就會去fix那個bug。

    最近我們的國安系統在網路上攔截了許多外部的hacking,這其實是很可怕的,同學們上網時系統幾乎都是可被侵入的,對學校來說無傷,是因為學校沒什麼重要的秘密,頂多就是論文,假如論文被大陸偷去就讓他們偷,搞不好會導致他們學術倒退也不一定。可是公家機關就會有很多秘密,譬如人事資料等等,以前防護措施嚴密,進出可能都需要搜身等等,但現在資訊系統發達,一個姆指碟隨身攜帶,copy出來後帶回家一上網就什麼秘密都沒了,這其實是非常嚴重的,因此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做好相關的protection,發展這方面的技術,以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現在人對於資訊系統的依賴是很重的,隨著硬體的速度越來越快,儲存容量越來越大,隨便一個姆指碟的容量都是GB起跳,我1996年剛回國時,帶的拇指碟是128KB的大小,現在拿出來都被學生笑,我那時買了一個800MB的電腦就已經覺得是super computer,但現在學生40GB可能都嫌不夠,裝不下程式,沒辦法作實驗,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會跟學生說我來幫你看看,學生聽了就說不用不用,夠了夠了。


    網路創新專案

      另外網路創新的專案就是剛剛提到的Web 2.0創業,資策會當初跟yahoo,中華電信等寬頻網路業者共同輔導22隊團隊,當初資策會跟經濟部合作這個計畫案時,總共收到了200多個proposal,這是任何一個經濟部提出的計劃中所吸引到的最多proposal的計畫,我們經濟部有很多計劃要人投出,案子通常都不多,但這個計畫卻打破了這個舊規。

    撇開之後這個計畫的實行成功率不談,對於Web Community的使用,一代比一代的成長率是相當驚人的,每一年做一次例行詢問的話,可以得到大幅成長的數據,在這邊的絕大多數同學,除了我們這些老人外,都有上過Web 2.0的相關網站。像我們這一代所謂老賊的人中,剛開始都很難接受在網路上買東西的概念,因為覺得看不到實物,也看不到交易的人,會充滿不安全感,但現在很多學生都可以接受這樣的概念,做網路購物。


    Connect Taiwan - 創意投資

      另外我們有一個Connect Taiwan的計畫案,結合創投,其實國外很多人願意回來台灣尋找優秀的人才合作,就像剛剛所提,台灣比較多優秀的人才願意投入IT產業貢獻,也因此國外的人比較願意來台灣尋找資訊的夥伴。

    另外資策會也到南部佈點,創立一個研發中心,跟成大還有高醫一起來推動醫護市場。另外有個計畫是在每條魚身上都打入RFID,我一開始覺得這是一個筆誤,把每條魚身上都注入RFID不就把他們每個都抓來煮了還比較快,但後來跟專家談了之後,才了解現在RFID的技術很先進,可以做到跟紙一樣薄,而且建置成本一個都不到一元,所以把RFID放入魚,大閘蟹,芒果,哈密瓜等等,在其中注入RFID來做追蹤調查是很可行的,就跟以前貼標籤一樣,現在不但更便宜,而且可以得到更多information,而且也可以有一些防偽的功能,因為可以注入一些information進去,別人若要偽造就不再是如此簡單,不像以前貼標籤是大家都可以印,這大致上就是我今天的報告。


    結語

      最後我再次說明我們資策會的五大業務,以及同事們幫我寫的標語。並再次跟同學們說,來資策會工作需要一股使命感,我們把他寫成3I,Integrity,Innovation,以及Intelligence,接下來是同學的時間,請問同學有什麼問題想要提出呢?



    Q&A

  • Q1: 我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進入資策會呢?
  • A: 其實我們就跟其他單位一樣每年都會有人才的需求,每年都會有聘任,我們非常歡迎同學一起來加入資策會的大環境,我們每年的目標都不大一樣,我們有四個主要的研究所,第一個是MI,就是做資訊建設,條件大概就是會寫程式,Java啦等等,就是RD,其實我們每年都聘了很多學校進來的人員,另外三個分別是網多所,教研所和創研所,另外MIC也需要一些法律和商學背景的人才,我們每年的HR部門會compile給各部會確定人才需求的人數,基本上我們都非常歡迎同學們加入。我們基本上希望資策會是一個可以成長學習的環境,可以接觸到許多新的資訊相關技術,在公司裡面有很多program可以care一些新進的人員,所以基本上它就跟很多公司聘任的方法是一樣的。


  • Q2: 我們很多學生都在找尋研究題目,請問您有什麼建議的方向嗎?也就是說資策會現在有在做哪些面向的研究?對你來說學生們做哪些方向的研究對未來的發展比較有幫助?
  • A: 找研究題目比較realistic的是看你跟的指導教授是做什麼東西的,你就跟著 做,他不懂的題目他就說你找的不好,舉台大來說,碩一剛進去時你的指導教授可能連你都不認識,但碩二準備要畢業時,你必須要找個題目來研究,若你的指導教授做的是database相關的領域,你做一個compiler的東西,他不會說他聽不懂,他只會說你找的不好這樣。那現在如果不考慮配合指導教授這點的話,我個人覺得,我都跟學生說MINI(Multimedia,Intelligence,Networking,Inter-mobility),一般人認為,以後對Mobile的需求只會更多,比如說現在有多少人會在國外打長途電話?如果真的打的話可能會跟廣告一樣被視為瘋子抓起來,我個人最慘痛的經驗是有一次我出國,教務處打電話來,我就很緊張趕快打電話回來問,後來才發現是我改考卷,有一個地方忘了簽名,我就打電話請我一個同事來幫我處理這件事,結果之後帳單看到是100元美金,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以後我們不太可能再打長途電話回來,我們會用VOIP打回來,用skype打回來。可是為什麼這些電話公司還是信誓旦旦的要守住這些用戶,因為他們之後可以靠data service賺錢,用這些data service去上網訂股票,電影票等等,小量的大筆累積也是非常可觀。一般人認為這方面的demand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以後的computing power到底會多快?到現在為止每年的硬體速度都會加倍,12-18個月就會加倍,但人類可以接受的反應時間其實沒有什麼改變,你不可能每年加倍sharp,不要退話就很好了,但現在硬體的速度進化人類已經感覺不太出來,所以在人類可以接受的反應時間已經達到的前提下,computing power就多了很多空間去做更多工的工作,去做更多的data management,Networking和Multimedia的chain會更加明顯,以前Multimedia受限於計算速度和儲存空間,發展性有限,但這現在都不是問題,現在目前還沒有一個夠大的Multimedia的data mining,但已經在improving中。另外,Networking現在指的就是無線,但你們還是必須要從源頭學起。最後一個Inter-mobility指的就是現在有很多device,這裡面要apply user的使用特性等等這些很重要的,譬如大家都搞不太清楚iPod到底為何成功,不過就是一個memory,但現在普遍的共識就是在於iPod有很好的UI,因此這也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


  • Q3: 老師請問您資策會主要是做很多技術的研發,那您是怎麼樣在有限的經費中找到一個正確的點去做切入呢?
  • A: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資策會主要的概念分成關鍵技術和支持創新前瞻這個概念,找成功率大的計畫,當然也有失敗的可能,在關鍵技術與創新前瞻的比重大約是若有八億的經費,大約只有80萬,先做一些比較小型的試驗,試試看,假如失敗就失敗了,失敗可以說我獲得很多可貴的經驗這樣,那成功的話就繼續加碼投資,那創新前瞻的計畫先後順序怎麼放?我們會有同仁提案,然後靠創新前瞻委員會來審核,決定這個計畫案是不是一個好的提案,值不值得投資下去,至於關鍵技術就會請一些比較資深的委員或學術前輩,譬如在座的老師們一同來審核研究,所以簡單來說就是人一提案後,先以比較少的經費做做看,可行的話再花比較多的錢來做投資,我個人是認為這樣的體制是還蠻健康的,台灣歷年來所謂的地區發展型計畫,例如在1997年選了兩個方向來做研究,一個叫寬頻,一個叫無線,現在聽起來好像是理所當然,本來就應該選這兩個,但在當時選這兩個主題是很有遠見的,我們有手機時大約就是從1997年開始,不可能比這個更早,WWW在1991年才接起來,Google的崛起也是這幾年的事情,所以網際網路的impact是比工業革命還要深遠的潮流,徹底影響我們的生活,假如現在有弟弟妹妹在唸小學,沒有網路是不能做的,那你們的無線通訊,也大概差不多1996年起頭,但現在也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台灣現在喊的口號就是由製造到創造,由OEM,ODM轉型成為銷售創意的產業趨勢,目前已經有很多大公司朝這樣的方向去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