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蒐集

浮水印的機制
 

隨著電子化社會(e-society)的來臨,大量的文字,繪畫與傳統媒體等均轉換成數位檔案

digital file)作儲存,而數位檔案最大的優點就是傳輸方便與複製容易,這可以說是繼畢昇之刻版印

刷以來資料傳播最劃時代的改變。

  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快速發展,電子數位產品不斷的出現,再加上透過網際

網路(
Internet)無遠弗屆的便利性,使得所有數位資料得以快速簡便的複製與傳遞。而數位複製的技

術又使得所有的數位圖像能大量複製,如此則容易導致使用者有意無意中去觸犯到智慧財產權擁有者的

權利,為了能保護原著作者的權利,故在數位圖檔裡頭加入宣告擁有者(
owner)資訊也就相對顯得重

要。因此故宮在發展文物數位典藏的過程中,利用先進的數位浮水印技術(
digital watermarking

針對文物的數位圖像來加以防護。

  何為數位浮水印?其具有下列幾項特性:

  1. 以廣義來說,就是「數位/類比簽章」,以和原來的資料作區別。
  2. 主要用於版權控制(使用者、買賣方、專利/著作權)和身份確認。
  3. 版權擁有者(Copyright Owner)嵌入浮水印,並能夠從資料中偵測(detect) 並解出(decode)浮水印,用來作為版權控制,而浮水印便是「版權所有」的證明。
  4. 只有加上浮水印的版權擁有者,有解出浮水印的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加入浮水印的同時,多少會改變到原來圖檔的情況(比如加入一個商標

trademark)或一串文字),那就破壞了被保護圖檔的價值與可觀度,但是,相對又為了能防止浮

水印被輕易移除的可能性。故在製作圖像浮水印時,必須在色彩品質不失真與不可被移除的情形之間取

得一個平衡,也因此,浮水印的不可見(
invisible)性就顯得相當重要。如此一來,隱藏式數位浮水印

的重要性與必然性就產生了。

  數位浮水印為保護合法多媒體的一種技術,其方法為將一財產權訊號 (Copyright Signal)加入

一具合法版權的多媒體中。就是因為使用了多種資訊隱藏(
Information Hiding)的技術,使得在網

路獲得某種媒體的使用者無法用肉眼分辨其浮水印的存在,只有在具信用的第三者端(
TPP),才能使

用一特殊解碼演算法來將數位浮水印的資訊粹取出來進行驗辨。

  故宮博物院所採用的數位浮水印(digital watermarking)技術是一種把隱藏資訊加入數位圖片

中的高科技加密技術。其中最主要的是故宮浮水印處理系統採用雙層加密方式,此方法比傳統上僅用一

層加密的方法更有保障。其原因在於當攻擊者無論從哪個方面或何種方式做影像檔案之破壞攻擊,均無

法同時破壞兩個加密層次(換言之,總有其中一層會保留下來)。這樣一來,除非攻擊者將整個圖形檔

作徹底破壞,否則無法將已加入浮水印的部分清除,但如此一來,該圖形已無任何價值,而數位浮水印

應用的價值也顯現出來了。

   以下敘述為故宮所使用之數位浮水印技術與流程:
 

一、 浮水印加入示意圖:


3-5-1.1

二、 浮水印辨識軟體操作介面:



3-5-1.2 浮水印辨識軟體操作介面

  此圖上部有兩張圖,右邊那張為加過浮水印,左者為原圖



3-5-1.3

  中間兩個放大鏡形狀物則是將圖檔作放大,以利比對


三、 下圖為整個加入浮水印的流程:



3-5-1.4 加入浮水印的流程

四、下圖為整個浮水印驗證流程:



3-5-1.5 浮水印驗證流程

   本浮水印軟體不僅能用在 RGB 格式的數位圖檔上,也可用在SYMK 四色掃描印刷圖檔,故宮將利

用先進的浮水印技術來對不同應用層面的圖檔,建立數位化的防護技術,提供可見或隱藏的浮水印,並

在網路上授權下載圖檔,以保障智慧財產權的授權。

        以上提供故宮在浮水印機制的防護流程,而故宮在文物數位典藏的建置過程中,不斷加強在建立

的浮水印機制的功能,期許在追求數位的建置過程,能完善保護原有者的智慧產權,以達到數位資訊的

防護。

原文網址:http://www.ndap.org.tw/TechReport/part3/html/050chapter/0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