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行動數據通訊

        在人類邁入21世紀的時候,新一代的科技將展現一個嶄新的溝通環境,從登陸月球到挑戰者號太空梭,數以千萬計的新科技將帶動巨大的變革,人類溝通的方式和形態亦受到新科技的洗禮與衝擊,這也許將完全改變我們以往對溝通(communication)所暨有的認知和觀念,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新工業革命的先端,它的名字就叫作 “通訊革命” 。

無敵電腦辭典以優越的高科技技術力和開發能力,與世界同步,率先於86年在新加坡與新加坡電信局合作,在電腦辭典的領域中運用獨具雙插卡的特點,推出無線數據通訊服務,與無敵的愛用者共享新科技所帶來的便利;今年,無敵即將在台灣推出這項領先的服務。

        但是什麼是無線數據通訊呢?所謂無線就是不使用有形的線路如電話線、電纜線來傳送,而數據通訊就是將數位化之後的資訊傳播出去或接收進來;無線數據通訊這項科技應用在我們生活中就產生了所謂行動數據(mobile data),下文就是特別請蔡銘昌博士就行動數據的運用系統特性業務特性與行銷模式發展與問題點為您說明。

行動數據─空中資訊網 蔡銘昌博士

        在台灣,行動數據通訊業務是一項嶄新的服務,與行動電話,無線電叫人及中際式無線電話同屬於行動通訊業務之一。行動電話俗稱大哥大,無線電叫人俗稱BB CALL ,中際式無線電話俗稱特哥大,一般人均事耳熟能詳,但是現階段大部份人聽到「行動數據」還是感到相當陌生。行動數據不像大哥大,BB CALL已有非常明顯的「Killer Application」, 而行動數據的Killer Application則還在開發中。

        行動數據的名稱來自於英譯之Mobile Data,目前尚無如大哥大,BB CALL特哥大等一般人都可琅琅上口的俗名,因此也增加行動數據被消費者了解的困難度。那麼究竟什麼是行動數據呢?簡單地說:行動數據就是廣域的「空中資訊網」,是無線通訊與電腦資訊結合的新科技。行動數據這種空中資訊網既然是一項嶄新的服務,參與提供這種服務的業者就必須負起教育消費者之責任。這種業務既然是結合了電信業與資訊業的特性,那電信業主要的關鍵問題─通訊品質即電波涵蓋率,以及資訊業主要的關鍵問題─軟硬體等解決方案(Solution)的提供,也就成了影響行動數據業務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因素。

        去年交通部共發出800MHz頻段的行動數據執照四張,各家業者正積極為今年正式營運作準備。就以已取得分區執照的義新,巨達,隨通為例,三家公司組成EGA行動數據聯盟(EGA Mobile Data Consortium),在全島建立一個空中無線網路-EGA net空中資訊網,其對消費者的訴求便是:在台灣全島的上空有一雙向傳輸的無線網路,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終端設備,透過EGA net傳輸數據資訊。或者更淺顯地說,消費者在任何時間,地點將數據資料往空中丟出,EGA net就會將資料傳到應該要去到的地方。

系統特性

        完整的行動數據系統應包括終端機(手機,車機)、基地台、交換機與用戶電腦設備等四大部份。其中數據資料的傳送必須跨越無線網路與有線網路兩大部份,有線網路部份因各種不同的客戶,應用而採取不同的路由,這部份將另外其他的應用實例中作個別說明。無線網路部份指的是終端機和基地台間之傳輸,這也是一般人比較數據傳輸品質優劣的主要部份。

        目前國內取得行動數據執照業者採用的設備都是傳輸速度19.2Kbps之分封交換(Packet Switching)系統。所謂分封交換是指被傳送的資料先被切割成一個個封包,所有傳送中的封包共享網路頻寬;目前利用行動電話網路也可以傳送數據資料,不同的是現在行動電話網路在傳送語音時是採線路交換(Circuit Switching)的方式,亦即使用行動電話通話或有線傳送數據時,發話、收話雙方需建立一條線路,也就是使用一路頻道,就算發、收話雙方沒有進行交談,這條已聯結的頻道還是被佔用著。

註: 19.2Kbps就是19.2K bits per second = 每秒傳送19.2千位元的資訊

        由於系統特性不同,所以利用行動數據和行動電話作無線數據資料傳輸時,在撥號、計費、容量等都會有顯著的不同。使用行動數據系統並沒有撥號的觀念,也不需要撥號的動作;在計費方面,行動數據是以使用者傳送的資料量為計價基礎,而行動電話則以連線使用的時間長短計價,所以短而頻繁的資料方式最適合透過行動數據網路來傳送。另外,行動數據因為是採用分封交換的技術,所以即使客戶量增加,反應時間可能加長,但不會有忙線的情形發生。

業務特性與行銷模式

        行動數據這種空中資訊網對各行各業都可能提供嶄新便捷的服務,但是每個應用領域方案都必須結合專業知識的人員來開發,因此行動數據業務的開放將提供有Domain Knowledge的Solution Provider另一個活躍的工作空間。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對於企業用戶而言,行動數據在各個領域上的應用,可視為企業電腦化,自動化超越時空的繼續延伸。而行動數據網路經營者除了認真做好網路的維運工作外,更要引進應用實例與Know-how,結合有Domain Knowledge的協力廠商來共同建立或開發多元化之應用,同時讓大家真正了解行動數據的功能與限制,也負起教育消費者的責任。

        若以一般行動通訊業之估算經驗,終端設備之市場產值規模應該是系統設備規模的四倍以上。由此粗估,上述800MHz系統之終端設備市場產值規模應達到新台幣二十億左右,這些終端機設備之軟硬體開發,系統組合,絕大部份將由國內廠商自行提供,而不是如行動電話手機一般,以國外進口產品為主。所以行動數據業務的開放,也將為該業務之終端設備,軟硬體廠商及系統整合業者帶來龐大商機。

        行動數據這種空中資訊網所能提供的服務乍看之下似乎無所不能,但仔細研究又多所限制。以摩托羅拉Data TAC為例,該系統在全世界已被十多個行動數據網路經營者採用,在業務行銷方面各有成功的應用實例,但在某一國家成功的應用實例,引進其他國家卻也不一定完全適用。然而,從這些網路經營者的共同經驗顯示,目前以企業用戶為對象的垂直市場(Vertical Market)將是行動數據業者行銷的主要方式。

發展與問題點

        幾乎所有的專家預測均認為,無線數據的通訊量將會超越無線語音通訊量,至於何時會超越?利用何種科技?使用什麼網路?則無具體定論,甚至因地域性而有所不同。以本地的行動數據發展前景而言,我認為行動數據是一種新的電信資訊服務業,所以對消費者的教育(新科技產業之特性),應用的開發(資訊服務業之特性),電波涵蓋品質的好壞(電信業之特性),將是決定本產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對消費者的教育有賴所有參與該產業的夥伴長時間共同努力。在應用的提供方面,能結合更多對各行業有專業背景的軟硬體廠商,利用無線數據網路開發新產品,這樣的團隊將會是市場的贏家。至於電波涵蓋率方面,以台灣的地理面積及人口集中情形分析,在800MHz這黃金頻段內,以每區一百座基地台計,全區三百座基地台應該可以建立一涵蓋嚴密,足以提供良好數據通訊品質的廣域無線數據網路。

        行動電話業者目前已提供短訊及行動數據服務,該項行動數據是以電話手機經由介面卡和電腦連接為主,並沒有針對各行業提供個別之應用。雖然如此,行動電話業者所建立的無線通訊網路,未來勢必會對某些數據市場產生衝擊,因此行動數據經營者和協力廠商應著重在對個別行業的深入了解,累積Know-how並逐步建立Total Solution,如此還是會在無線數據通訊市場佔有優勢。

        本文僅將行動數據這項新的電信資訊服務簡要的介紹給廣大讀者認識,誠心希望產、學、研界的先進隨時給予指教批評,共同開創行動數據這項新事業。

 

蔡銘昌博士:本文作者蔡銘昌先生,台大機械系畢業,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曾任日本精工株式會社研究員,一九九四年創立捷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現任義新數據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台灣大學電機系兼任副教授。


Go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