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
全球移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就是眾所周知的GSM,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行動電話標準。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0億人正在使用GSM電話。GSM標準的無處不在使得在行動電話運營商之間簽署"漫游協定"後用戶的國際漫游變得很平常。 GSM 較之它以前的標準最大的不同是他的信令和語音通道都是數字式的,因此GSM被看作是 第二代 (2G)行動電話系統。 這說明數字通訊從很早就已經構建到系統中。GSM標準當前由3GPP組織負責制定和維護。
從用戶觀點出發, GSM的主要優勢在於提供更高的數字語音質量和替代呼叫的低成本的新選擇(比如簡訊)。從網路運營商角度看來,其優勢是能夠部署來自不同廠商的設備,因為GSM作為開放標準提供了更容易的互操作性。而且,標準就允許網路運營商提供漫游服務,用戶就可以在全球使用他們的行動電話了。
GSM標準在發展的同(例如包數據能力在Release '97版本的標準中通過GPRS被加入進來)時,保持與原始的GSM電話向後相容。更高速度的數據傳輸是用EDGE在Release '99版標準中引入(WIKIPEDIA)
GPRS
GPRS 區別於舊的 電路交換 (or CSD) 連接,連接在Release 97之前(GSM電話功能還沒怎麼開發)就已經包含進GSM標準中。在舊有系統中一個數據連接要創建並保持一個電路連接,在整個連接過程中這條電路被獨占直到連接被拆除。也就是說多個用戶可以共享一個相同的傳輸通道,每個用戶只有在傳輸數據的時候才會占用通道。這就意味著所有的可用頻寬可以立即分配給當前發送數據的用戶,這樣更多的間隙發送或者接受數據的用戶可以共享頻寬。 WEB瀏覽,收發電子郵件和即時消息都是共享頻寬的間歇傳輸數據的服務。
通常GPRS數據的計費是不是按照電路交換方式的秒,而是千位元組KB。電路交換方式下,即使網路上沒有數據傳輸,其他用戶也不能使用空閒的通道。
GPRS最初支持(理論上)網際網路協議IP,點到點協議PPP和X.25連接。後者典型的應用是無線付費終端,儘管它已經作為標準需求被去除。X.25依然可以通過PPP甚至是IP得到支持, 但是這樣做既不需要重新封裝也不用集成什麼到終端(WIKIPEDIA)
PHS
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個人手持式電話系統,市場名某些時候是Personal Access System,個人電話存取系統),是指一種無線本地電話技術,採用微蜂窩通信技術。PHS這項技術在1880∼1930兆赫這個波段內運作。
PHS 技術實際上數字移動通信技術,屬於第二代的通信技術。PHS 基站覆蓋範圍有限,通信基站與終端間距離較短。因此,所採用通信功率較小,而覆蓋較大面積時需要更多的基站。這使得PHS較適合在都市使用,在野外等地使用效果欠佳。在手機的通訊速度世代上,PHS屬於2G的範圍。其設計也使其在通話時有少許延遲。(因為其覆蓋面積小,「蜂窩」面積小)
PHS使用TDMA/TDD作為它的無線電通訊介面,以及32K的ADPCM作為它的聲音傳送編碼。現代的PHS電話也可以支持其他一些ISP的增值服務,如網際網路窄帶通訊,簡訊,電子郵件,甚至圖片傳訊。PHS這項技術也適用於小範圍的無線電通訊。(WIKIPEDIA)
WCDMA
WCDMAWideband CDMA。寬頻分碼多工存取。
WCDMA是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無線傳輸技術的一種。適合高速數據傳輸,雙工方式採FDD-TDD,載波頻寬為5MHz,晶片速率為4.096Mcps,可支援384Kbps到2Mbps不等的資料傳輸速率,在高速行動的狀態,可提供384Kbps的傳輸速率,在低速或是室內的狀態下,則可提供高達2Mbps的傳輸速率。(奇摩知識)
CDMA2000 1x
CDMA2000 1x就是眾所周知的3G 1X 或者1xRTT, 它是3G CDMA2000技術的核心。標誌 1x習慣上指使用一對1.25MHz無線電通道的CDMA2000無線技術。
日本運行商KDDI的CDMA2000 1xEV-DO網路使用商標 "CDMA 1X WIN",不過這隻是用於市場促銷罷了。(WIKIPEDIA)
CDMA2000 1xRTT
CDMA2000 1xRTT (RTT-無線電傳輸技術) 是CDMA2000一個基礎層,支持最高144kbps數據速率.儘管獲得3G技術的官方資格,但是通常被認為是2.5G或者 2.75G技術,因為它的速率只是其他3G技術幾分之一。另外它擁有雙倍的語音容量較之之前的CDMA網路。(WIKIPEDIA)
CDMA2000 1xEV
CDMA2000 1xEV (Evolution-發展)是CDMA2000 1x附加了高數據速率 (HDR) 能力。1xEV一般分成2個階段:
CDMA2000 1xEV第一階段, CDMA2000 1xEV-DO (Evolution-Data Only-發展-只是數據)在一個無線通道傳送高速數據報文數據的情況下,支持下行(向前鏈路)數據速率最高3.1Mbps,上行(反向鏈路) 速率最高到1.8 Mbps。
CDMA2000 1xEV第二階段, CDMA2000 1xEV-DV (Evolution-Data and Voice發展-數據和語音), 支持下行 (向前鏈路 數據速率最高3.1 Mbps,上行(反相鏈路)速率最高1.8 Mbps。1xEV-DV還能支持1x語音用戶, 1xRTT數據用戶和高速1xEV-DV 數據用戶使用同一無線通道並行操作。
1xEV-DO已經開始商業化運營。歐洲市場稍微早於美國市場。 2004年夏捷克移動運營商 Eurotel開始運營sinceCDMA2000 1xEV-DO網路,他們提供的上行速率大約1Mbps。這項服務每月大約花費30歐元無流量限制。如果使用這項服務,你需要購買一個大約300歐元的 Gtran GPC-6420數據機。(WIKIPEDIA)
4G
4G是集3G與WLAN於一體,並能夠傳輸高品質視頻圖像,它的圖像傳輸品質與高清晰
度電視不相上下。4G系統能夠以100Mbps的速度下載,比目前的撥號上網快2000倍,上傳的速度也能達到20Mbps,並能夠滿足幾乎所有用戶對於無線服務的要求。而在用戶最為關注的價格方面,4G與固定寬頻網路在價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計費方式更加靈活機動,用戶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確定所需的服務。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線電視數據機沒有覆蓋的地方部署,然後再擴展到整個地區。很明顯,4G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4-07-24/1352392555.shtml)
WiMax
WiMAX是一個縮寫詞,代表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是一項基於標準的技術,提供最後一英里無線寬頻接入,作為電纜和DSL之外的選擇。它在IEEE 802.16標準的多個版本和選項中做出唯一的選擇,以保證不同廠商產品的互操作性。在802.16物理層的三個變體中,WiMAX選擇了802.16-2004版的256 carrier OFDM。[1]
WiMAX能提供許多種應用服務,包括最後一英里無線寬頻接入、熱點(hotspot)、蜂巢式回程線路以及作為商業用途在企業間的高速連線。通過WiMAX一致性測試的產品都能夠對彼此建立無線連接並傳送網際網路分組數據。在概念上類似WiFi,但WiMAX改善了性能,並允許使用更大傳送距離。
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2000)
是國際電信聯盟(ITU)定義的第三代無線通信的全球標準。
ITU原先期望的目標是能夠在2000年在2G HZ附近頻段實現速度約為2M bps的無線數據通訊。
1999年ITU批准了五個IMT-2000的無線電介面,作為ITU-R M.1457推薦的一部分。這五個標準是:IMT-DS Direct Spread ;IMT-MC Multi-Carrier ;IMT-TD Time-Division ;IMT-SC Single Carrier ;IMT-FT Frequency Time
DoCoMo
NTT DoCoMo是日本的一家電信公司(TYO: 9437; 紐交所:DCM)。DoCoMo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取Do Communication Over the Mobile Network中的首字﹙電信溝通無界限﹚,日語裡的DoCoMo則帶有?無所不在?的意思。
NTT DoCoMo是1991年8月由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所分出來的,專營電信業務。目前系統包括有PHS、MOVA、FOMA和尋呼與衛星五種。如以行動電話的系統世代來分,則有在800赫茲與1.5GHZ的兩個系統:2G﹙也就是MOVA系統﹚與PDC。還有在2GHz ﹙1945-1960 MHA﹚頻寬的3G系統﹙FOMA﹚W-CDMA。
DoCoMo最成功的服務稱為i-mode。自1999年2月推出之後,大受歡迎,已有超過4百萬的日本國內用戶,在海外有約3百萬的用戶﹙分別是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希臘與台灣等﹚。DoCoMo也是世界上最早啟動W-CDMA 3G系統服務的,在2001年10月DoCoMo開啟了此服務並命名為FOMA。2003年年底FOMA已逐漸被更新的3G系統取代。
DoCoMo的主要產品有手機、視訊手機﹙FOMA或某些PHS系統﹚、i-mode服務﹙包括網路﹚、電子郵件與手機郵件﹙i-mode mail,簡訊與多媒體訊息等﹚
在2006年初,DoCoMo 正式推出自家研發的DCMX,令購物更為方便
EDGE
EDGE在高速率的編碼方案上使用8相位移相鍵控 (8PSK)的調製技術。相對於GSM使用的高斯最小移位鍵控(GMSK)(每符號表示1比特信息),8PSK每一個符號可以表示3比特的信息。這使得理論上EDGE能提供GSM3倍的數據吞吐量。 跟GPRS一樣,EDGE使用速率匹配演算法調整調製編碼方案 (MCS),因此能保證無線通道,數據流量和數據傳輸的穩定。 它引入了GPRS里沒有的新技術:增加冗余度代替中繼干擾報文發送更多的冗余信息來保持與接收機的聯絡。這樣能增加正確解碼的機率。
在報文模式,它的最高數據數率是384Kbps,因此符合ITU對3G網路的要求。作為IMT-2000家族的3G標準的一部分被ITU接受。 它還加強了電路交換模式,使用被叫作 HSCSD的技術提高數據交換速率。EDGE大約在2003年最初由北美引入GSM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