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進度
 
   
Ref1: 網路概論 施威銘研究室
 
   
Ref2: 通訊網路 講義
Part1 建立觀念篇
01 網路基本概念
1-1 網路的功用
Part5 應用管理與規劃篇
15 網際網路
15-1 網際網路的架構
15-1-1 網際網路的發展
15-1-2 網際網路的組成
15-1-3 網際網路的未來
15-2 上網的方式
15-2-1 利用ADSL上網
15-2-2 使用光纖上網
15-2-3 利用纜線數據機上網
15-2-4 使用無線上網
15-3 WWW
15-3-1 WWW的源起
15-3-2 WWW的運作原理
15-3-3 WWW的現況
15-3-4 Web 2.0-新時代的網站模式
15-3-5 社群網路服務的興起
15-4 檔案傳輸服務
15-4-1 FTP的運作原理
15-4-2 FTP的未來發展
15-4-3 Peer-to-Peer的運作原理與法律問題
15-5 電子郵件
15-5-1 SMTP與POP3協定
15-5-2 HTTP郵件-WebMail
15-5-3 垃圾郵件攻防戰
15-6 即時通訊
補充 公眾網路與私有網路
1-2 以規模大小區分網路
   1-2-1 區域網路
   1-2-2 都會網路
1-2-3 廣域網路
1-3 以作業方式區分網路
1-3-1 對等式網路
1-3-2 主從式網路
1-3-3 混合式網路
1-5 OSI模型
1-5-1 模型的用途
   1-5-2 OSI模型的7層架構簡介
   1-5-3 OSI模型7層的運作方式
   1-5-4 OSI模型的優點
1-6 DoD模型
1-6-1 TCP/IP協定組合
1-6-2 DoD模型的4層簡介
02 數據通訊
2-1 數位與類比
2-1-1 數位資料與類比資料
2-1-2 資料的數位化
2-1-3 數位與類比訊號
2-1-4 數位化時代的來臨
2-2 基頻傳輸與寬頻傳輸
2-2-1 基頻訊號的發送與接收
2-2-2 寬頻訊號的發送與接收
2-3 基頻編碼技術
2-3-1 二階基頻訊號的編碼方式
2-3-2 多階基頻訊號的編碼方式
2-4 寬頻調變技術
2-4-1 振幅調變技術
2-4-2 頻率調變技術
2-4-3 相位調變技術
2-4-4 正交振幅調變技術
2-5 同步化
2-6 單工與雙工
2-6-1 單工(Simplex)
2-6-2 半雙工(Half Duplex)
2-6-3 全雙工(Full Duplex
2-7 頻寬
2-7-1 訊號頻寬
2-7-2 傳輸頻寬
2-8 結語
03 網路的組成原件
3-1 有線傳輸媒介
3-1-1 同軸電纜
3-1-2 雙絞線
3-1-3 光纖
3-1-4 小結
3-2 網路拓樸
3-2-1 匯流排網路
3-2-2 星狀網路
3-2-3 環狀網路
3-2-4 網狀網路
3-2-5 混合式網路
3-3 網路設備
3-3-1 數據機
3-3-2 網路卡
3-3-3 中繼器與集線器
3-3-4 橋接器
3-3-5 第2層交換器
3-3-6 路由器
3-3-7 第3層交換器
Part2 區域網路篇
04 手動架設區域網路-以乙太網路為例
4-1 乙太網路的簡介
4-1-1 乙太網路的起源
4-1-2 10Mbps乙太網路
4-1-3 100Mbps乙太網路
4-1-4 Gigabit乙太網路
4-1-5 10、40、100 Gigabit乙太網路
4-2 以雙絞線架設乙太網路
4-2-1 安裝網路卡與驅動程式
4-2-2 認識網路街頭與網路線
4-2-3 製作與連接網路線
4-3 乙太網路的工作原理
4-3-1 訊號的廣播
4-3-2 MAC位址與定址
4-3-3 碰撞
4-3-4 CSMA/CD
Part3 廣域與無線網路篇
6-1 廣域網路簡介
6-1-1 常見的運作型態
6-1-2 末端用戶與傳輸骨幹
6-1-3 廣域網路的傳輸模式
6-2 T-Carrier 與SONET/SDH
6-2-1 T-Carrier
6-2-2 SONET/SDH
6-6 用戶迴路(xDSL與FTTx)
6-6-1 數位用戶迴路(xDSL)
6-6-2 光纖迴路FTTx
6-8 虛擬私人網路(VPN)
6-8-1 什麼是虛擬私人網路
6-8-2 Point-to-Network虛擬私人網路
6-8-3 Network-to-Network 虛擬私人網路
07 無線網路
7-1 無線傳輸技術介紹
7-1-1 以紅外線與雷射為傳輸媒介
7-1-2 以無線電波為傳輸媒介
7-1-3 以微波為傳輸媒介
7-2 IEEE 802.11
7-2-1 直接序列展頻
7-2-2 跳頻式展頻
7-2-3 OFDM展頻
7-2-4 802.11的網路架構
7-3 IEEE 802.11b與802.11g
7-3-1 802.11b
7-3-2 802.11g
7-4 IEEE 802.11a與802.11g
7-5 IEEE 802.11n-新世代WLAN標準
7-6 IEEE 802.15-藍芽與ZigBee
7-6-1 藍芽技術(Bluetooth)
7-6-2 ZigBee技術
Part4 TCP/IP協定篇
08 IP基礎與定址
8-1 IP基礎
8-1-1 傳送IP封包
8-1-2 切割與重組IP封包
8-1-3 IP表頭的結構
8-2 IP封包的傳送模式
8-2-1 單點傳送(Unicast)
8-2-2 廣播傳送(Broadcast)
8-2-3 多點傳送(Multicast)
8-3 IP位址表示法
8-4 IP位址的等級
8-4-1 IP位址的結構
8-4-2 3種常見的位址等級
8-4-3 特殊的IP位址
8-5 子網路(Subnet)
8-5-1 切割為子網路的原理
8-5-2 子網路遮罩
8-5-3 子網路切割實例(一)
8-5-4 子網路切割實例(二)
8-6 無等級的IP位址
8-6-1 CIDR原理
8-6-2 CIDR實例
8-7 網路位址轉譯(NAT)
8-7-1 網路位址轉譯的原理
8-7-2 網路位址轉譯的注意事項
10 IP路由
10-1 甚麼是IP路由?
10-1-1 路由器的特性
10-1-2 路由器的功能
10-1-3 IP路由的過程
10-1-4 直接與間接傳遞
10-2 路由表簡介
10-2-1 路由表的欄位
10-2-2 決定路徑的步驟
10-3 靜態與動態路由
10-3-1 靜態路由
10-3-2 動態路由
11 IPv6的發展
11-1 為何要改用IPv6
11-2 IPv6位址的表示法
11-3 IPv6位址的格式
11-3-1 Unicast位址
11-3-2 Multicast位址
11-3-3 Anycast位址
11-4 IPv6封包的結構與標頭欄位
11-5 IPv6的自動設定(Auto Configuration)機制
11-6 IPv6的現況與未來發展
11-6-1 目前IPv4位址使用情況
11-6-2 台灣的IPv6建設
11-6-3 IPv4過渡至IPv6的體驗方案 : Tunneling
12 UPD與TCP
12-1 UDP
12-1-1 連接埠
12-1-2 UDP封包的結構
12-1-3 錯誤檢查碼計算方式
12-1-4 擷取UDP封包
12-2 TCP
12-3 TCP 傳送機制
12-3-1 確認與傳送
12-3-2 Sliding Widow
12-3-3 Send/Receive Window
12-3-4 Window Size 與流量控制
12-3-5 TCP將資料視為Byte Stream
12-3-6 雙像傳輸
12-3-7 傳送機制小結
12-4 TCP連線
12-4-1 識別連線
12-4-2 建立連線
12-4-3 中止連線
12-5 TCP封包結構
13 DNS
13-1 DNS的基礎概念
13-1-1 完整的網域名稱
13-1-2 DNS名稱解析
13-2 DNS的架構
13-2-1 根網域
13-2-2 頂層網域
13-2-3 第二層網域
13-2-4 主機
13-2-5 DNS區域
13-2-6 DNS伺服器類型
13-3 DNS名稱查詢流程
13-3-1 遞迴查詢
13-3-2 反覆查詢
13-3-3 完整的查詢流程
13-4 DNS資源記錄
13-5 DNS封包格式
13-5-1 DNS封包表頭
13-5-2 Question Section(查詢部分)
13-5-3 Answer Section(回應部分)
13-5-4 Authority Section(授權部分)
13-5-4 Additional Records Section(額外記錄部分)
14 DHCP
14-1 DHCP的基礎知識
14-1-1 DHCP原理
14-1-2 採用DHCP服務的優點
14-2 DHCP運作流程
14-3 DHCP封包格式
14-3-1 封包欄位說明
14-3-2 Option Field(非必要性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