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
---|
MPLS技術是引用與ATM交換技術類似的標籤
(Label或VPI/VCI)交換技術來轉送IP封包到目的地。
|
當一個 IP封包進入MPLS網域時,LER (Label Edge
Router)會先檢查進入MPLS網路的IP封包頭,
再根據此IP封包頭找出其相對應服務等級之標籤,並把該標籤貼到IP封包上, |
當封包送入MPLS網路區內時,位於MPLS網路內部的LSR (Label Switch
Router)收到貼上標籤的IP封包後會依據封包的標籤值(而非其IP封包頭的內容)來轉送該封包至目的地。
|
MPLS技術試圖同時解決高速轉送 (Gigabit Forwarding)、網路擴充性、訊務工程
(Traffic Engineering)及QoS的問題。
|
MPLS網路基本上可執IntServ或DiffServ,端看標籤設定的法則為何,但因為MPLS通常當作骨幹網路,訊務通道較多,所以較適合執行DiffServ,
|
加上MPLS因為試圖解決網路所有的問題,所以相關的通訊協定多尚未完成,目前由IETF制定中
|
Image225 |
---|
Image226 |
---|
Image227 |
---|
Image228 |
---|
Image229 |
---|
Image230 |
---|
Image231 |
---|
MPLS QOS |
---|
MPLS QOS |
---|
MPLS QOS |
---|
MPLS QOS |
---|
GMPLS |
---|
MPLS
|
只適用於分封交換的網路
|
侷限在IP路由器與路由器間建立LSP
|
GMPLS – 通用的MPLS
|
GMPLS是一個協定組,GMPLS本身並不能構成網路
|
沒有GMPLS網路的概念,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採用GMPLS協定組的ASON網路(自動交換光網路)。
|
基於既有IP協定的擴充,包括路由、信令與鏈路管理協定(Link
|
Management Protocol,LMP)在內的一組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的協定
|
是MPLS-TE的延伸
|
支援多種型式的交換,除既有的分封交換(PSC)外,還支援時槽交換(
TSC)、波長交換( LSC)和光纖交換( FSC)
|
LSP將不再僅限於兩個IP路由器之間,GMPLS可以在任何相似型式的Label
Switch Router(LSR)間建立LSP
|
支援建議標籤(Suggested Label)機制
|
支援標籤集合( Label set)機制
|
支援雙向LSP
|
提供植基於MPLS服務的國內業者 |
---|
國內提供MPLS VPN服務的業者
|
中華電信、Seednet(數位聯合)、TTN(台灣電訊)、APOL(亞太線上)、英普達、神坊資訊等
|
中華電信
|
提供植基於MPLS的國內及國際IP VPN服務
|
透過自建網路或與其他地區電信業者的雙邊合作方式,建立一跨國際的Multi-AS
BGP/MPLS VPN的網路平台
|
金、銀、銅三級服務等級,可以提供服務層級保證機制(SLA)
|
Seednet
|
結合網路電話、影音傳遞、視訊會議、系統整合,客戶管理(ERP、CRM)、客服中心平台、多媒體傳輸及遠距教學等眾多加值服務
|
亞太線上(APOL)
|
提供企業用戶具有服務品質保證(QoS)與服務等級區隔(CoS)的企業虛擬網路服務
|
英普達
|
標榜金、銀、銅三級服務等級,可以提供服務層級保證機制(SLA)
|
Comments |
---|
VPN業務是目前具有發展潛力的一種業務應用。
|
在MPLS核心骨幹網路上啟動訊務工程的機制,避免網路壅塞或訊務分佈不均情形的發生。
|
網路供應商應儘量採用同一MPLS網路基礎設施來靈活地提供不同客戶群所需要的業務。
|
GMPLS為下一代光網路及光網路與IP網路間的整合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向
|
提供跨階層及跨廠家在控制平面上的整合技術
|
使得下一代新型態的服務,如:Bandwidth on Demand,O-VPN等,有機會成為事實。
|
對電信服務供應商而言
|
大幅簡化網路連接建置的程序
|
靈活而有彈性地調定電路
|
輕易做到跨IP網路及光傳輸網的自動化端對端訊務工程
|
大幅降低營運成本
|
縮短服務推出時程
|
有效率且及時地同時滿足來自營運面、業務面與客戶面的多方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