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為何需要溝通
 
   
主要功能就是為了『滿足需求
 
   
例如;當小朋友想要吃東西或玩玩具時,會想辦法利用各種辦法來取得·
 
  
此時就是發展溝通行為最好的時機 若此時把小朋友照顧得太妥善、太容易滿足小朋友的需求時、 或小朋友用了不合適的方式(哭鬧)就得到需求這樣反而 是錯失引導小朋友溝通的最好機會· 所以我們必須先要了解孩子有哪些情況需要溝通 ? 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幾點:
 
   
1 生理需求:餓了想要吃東西、累了想要睡覺、恩恩下去不舒服
 
   
2 情咸交流:很開心的笑、難過的哭、想要抱抱
 
   
3 遊戲互動:想要跟別人玩、想要某個玩具、展示自己的玩具、分享一起玩玩具
 
   
4 傳遞訊息:引起他人注意關心、拒絕或抗議·要求自己想要的、炫耀自己
 
   
5 社交行為:問候打招呼、問別人問題、回應別人問題·輪流
 
  
因此,藉由日常生活各種情境中, 來製造與小朋友溝通需求的機會,進而去促進小朋友的溝通互動能力。
 

小朋友的溝通方式
 
  
對於每個發展歷程而言,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溝通行為的發展·從不同的哭聲到會 運用手勢,簡單聲音的使用,進而發展出語言能力來,因此我們需要關心小朋友 的不僅僅只是會不會用嘴巴說話,而是任何有意義的溝通行為,都可以促進整體 的溝通互動。關於小朋友的溝通行為大至可以整理出以下幾方面:
 
   
1 口語能力:也就是說話,根據發展歷程來看,小朋友從玩聲音→有意義的聲音 使用→將聲音組成疊詞→詞彙發展→片語,到簡單句子,小朋友就根據語言要素來 組合成我們的語言。
 
   
2. 非語言的溝通:手勢(用手指、揮手、好棒)、臉部表情(哭、笑、皺眉頭)、肢體 動作(擺動身體》頭部動作(點頭、搖頭 )、眼神接觸(用眼睛去找或看大人)、聲音 (哭聲、叫聲、笑聲、無意義的玩弄聲音)
 
  
所以,當小朋友尚未發展出口語語言時,也可以搭各種模擬不同的溝通方式 (手勢、肢體動作、臉部表情、高低起伏的聲音) 來與孩子做互動,進而刺激誘發小朋友的整體語言歷程發展。
 

如何提升孩子溝通的意願
 
   
孩子透過嘗試表達需求而慢慢學會說.若家長在孩子表達需求之前就將一切安排妥當了, 其實也問接使孩子失去「練習說」的機會了!因此「製造孩子的需求:促使提 升溝通動機,鼓勵孩予盡量用語言表達需,就是提升孩子語言能力的基本要求。
 
 
針對提升孩子的溝通意願,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
 
   
玩具、點心等坏要放在孩子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這樣當孩子有需要卻拿不到時,他 才會尋求孩父母的協助。
 
   
不必一次滿足孩子,可逐次給予,讓孩子來索取。
 
   
在遊戲中製造變化,例如暫停遊戲或是改變遊戲的其中一部份,孩子發現與平常遊戲 方式不同時往往會發出疑問。
 
   
關注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與其刻意把孩子拉到邊學習圖片、名稱, 不如加人孩子的活動中一起說出使用中的動作或物品名稱等, 此時孩子正專注在有興趣的事物上對這些事物的理解及命客也會更有效率。
 

提升孩子口語能力的基本原則
 
  
在家庭活動中,經由與父母的互動經驗,孩子漸漸學習各式各樣的語言技巧,為了有 效的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以下提供幾項生活中隨時可用的建議:
 
   
與孩子互動時,先觀察孩子的表現、聽聽孩子說什麼,給孩子一點等待時間,家長不需 急著指導或要求孩子該怎麼做,而是適時的配合肢體動作、表情、聲音給予回應。
 
   
等候孩子回答時使用「延宕」技巧:例如與孩子一起遊戲時,詢問「要不要玩積木?」 當孩子加入後安排一些小任務讓孩子幫忙完成,比如請他幫忙打開積木盒,拿一個給 媽咪、幫忙收拾等,可以延長溝通互動時間。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學我們說話,其實當孩子說話時,我們也可以模仿她說話, 孩子得到回應,會更有意願繼續說下去,繼而使類似對話的輪替表現次數增加了。
 
   
延長孩子所說的話:當孩子說「車車」時,我們可以繼續延伸出「大車車」· 「好多車車」、「開車」等。
 
   
換句話說:嘗試用不同的話語進行敘述,例如「好胖的毛毛蟲」、「胖嘟嘟的毛毛蟲」 「毛毛蟲好胖」等。
 
   
孩子有不一樣的表現,應立即給予鼓勵、多給充足的時間反應,並多發現孩子的優點 多讚美少責罵,勿要求太高,避免會造成壓力導致退縮。
 

提升語言能力技巧 0-1歲
 
   
1.  對著寶寶說話時請保持臉對臉,可以使用較誇張的表情、語氣、聲調來吸引 寶寶的注意,這樣可以建立寶寶注意人臉表情的能力, 並且多和寶寶說話聊天、逗他笑。
 
   
2.   吸引寶寶注意聲音刺激並鼓勵他 ,可以利用樂器或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在寶寶 側面發出聲響來吸引寶寶轉頭尋找聲源,如果寶寶有找到就要鼓勵他以增 強尋找聲源的行為·

如果對側面的聲音有反應後,再將遊戲拓展到寶寶的後方或頭頂上, 讓寶寶可以尋找來自不同方向的聲音。建議多使用生活中的聲 音,如:電話聲、冰在玻璃杯裡叮噹的聲音、門鈴響聲、下雨的聲音等。

 
   
3.   跟寶寶玩光影的遊戲,增強寶寶視覺上的反應·也可利用顏色鮮豔的玩具或 布偶來吸引寶寶的注意·
 
   
4.   請隨時將物品的名稱告訢寶寶,並鼓勵他發出類似聲音,尤其是他正在注意 的東西;也可以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給寶寶聽,每天在生活中自然地教寶寶 一些東西的名稱或熟悉的人的名字。
 
   
5.   在日常生活中,為寶寶做任何事時不厭其煩地和寶寶講話說明正進行的 活動與接觸的事物為何。
 
   
6.   對寶寶說話時,請使用較簡捷的句子、使用簡單且具體的語言、保持適當的 說話速度段落、勿喋喋不休,樹羨的方式可增加寶寶的理解和學習。
 
   
7.   在告知寶寶目標物或當下動作的名稱時速度宜放慢,並故意重複與加重語氣。
 
   
8.   平時可選擇有鮮豔圖片,甚至能發出聲音或味道的童書,介紹裡面的內容給 寶寶。每天讓寶寶坐在你的大腿上,閱讀多釆多姿的書給寶寶聽。
 
   
9.   可以朗讀童謠或唱歌給寶寶聽,跟寶寶玩簡單的遊戲,如:躲貓貓或拍拍手。
 
   
10.   鼓勵寶寶做模仿性的遊戲,如:隨音樂童謠做活動。背誦或唸平時易朗朗上 口的語句給寶寶聽,如:三字經,童謠,兒歌等。寶寶會因此喜歡上玩聲音 的遊戲,漸漸可以區變很多種聲音,並慢慢可發出很多種像動物的叫聲。
 
   
11.   可以對寶寶演奏簡單的音樂,模仿寶寶的動作或學寶寶說話,跟寶寶互動 如:跟寶寶在床上爬、玩捉迷藏等。
 
   
12.   不要為爭面子而給寶寶壓力」像是在親友面前時,不要一直要求寶寶做他不 想做的事。
 
   
13.   每到新的地方或新的情境時·跟寶寶說話,讓寶寶認識新環境中的人事物。
 
   
14.   當寶寶開始會發出聲音時」請模仿寶寶的表情以及聲音給予鼓勵,讓寶寶 願意發出聲音。
 
   
15.   在寶寶學會新的對話或語詞時,給予正增強和鼓勵如:寶寶看到車子而突然 說出車車時就可以立即給予口頭讚美。寶寶會對說話越來越有興趣。
 

提升語言語言能力技巧 1-2歲
 
   
1.   如果我發出一些聲音或話時,可以學我說話或發出聲音,與我互動,並可 誘發我說更多話。
 
   
2.   和我說話 時請與我同高度並練習讓我可看著你說話
 
   
3.   用簡單句子對我說話,當我聽不懂時請用手勢或動作提醒。 例如:用手比以下,或協助我做動作。
 
   
4.   和我一起玩或學聲音遊戲,練發動物聲音、大自然聲音、讚嘆聲,交通工具 聲音等,例如學狗,貓,豬,雨聲,哇、耶,叭叭-喇叭聲,嘟嘟-火車聲。
 
   
5.   當我發一些音或話時,多給我鼓勵例如拍手,微笑,說好棒等
 
   
6.   可教我一些簡單手勢動作協助口語表達‘例如要/用點頭表示,不要/用搖頭 或揮手表示,再見/舉手揮手表示,同時教我說及手勢
 
   
7.   常常對我說話,告訴我會摸到,看到的東西名稱,讓我多重複練習聽常用 的話語,
 
   
8.   我常聽的東西名稱(約兩個字),給我多一點時問,讓我跟著仿說,如果我仍 無法仿說請不要一直強迫我,下次再繼續給我機會就好了。
 
   
9.   請隨時記錄我會的詞彙,並給我機會說我會的詞彙,而不會的詞彙,請繼續說給我聽,讓我仿說。
 
   
10.   當我會說一些詞彙時,可練習讓我仿說長的話,例如:我會說蘋果,你可以 要求我練習說[要蘋果],如果我仍 無法仿說請不要一直強迫我,下次再繼續給我機會就好了。
 
   
11.   請念一些簡單彩色繪本或看著繪本說故事給我聽.
 
   
12.   教我唱跳比一些簡單兒歌
 
   
13.   跟我再一起時,一邊做事一邊跟我說你在做什麼,或我在做什麼,並請用 簡單句子跟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