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發展理論

一、理論

(一) 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與基模(圖式)(schema,scheme)

基模:個體運用與生俱來的基本行為模式,瞭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基模有時也稱為認知基模或圖式。讓·皮亞傑將其視為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

(二) 組織(organization)與適應(adaptation)

1. 組織:指個體在處理其周圍事務時能統合運用其身體與心智的各種功能,達到目的的一種身心歷程。

2.適應:在其理論中,指的是個體的認知結構或基模因環境限制而主動改變的心理歷程。在此過程中會因需要產生兩種彼此互補的心理。

(1) 同化 (assimilation):個體運用其既有基模解決問題時,將遇見的新事物吸納入既有基模,此一新事物及同化在他既有基模之內,成為新的知識。

(2) 調適 (accommodation):在既有基模不能同化新知識時,個體主動修改其既有基模,而達到目的的歷程。

(三) 失衡與平衡

平衡:當個體能輕易同化新知識經驗時,心理上自然會感到平衡。h3>

1.第一種平衡是同化和順化之間的聯繫。

2.第二種平衡是個體基模中子系統的平衡。

3.第三種平衡是一種調節個體部分知識與整體知識之間關係的平衡

二、階段觀

(一) 四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0-2歲) 靠感覺獲取經驗
前運算階段(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2-7歲) 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具推理能力但不符邏輯,不具保留概念, 缺乏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直接推理,集中注意力
具體運算階段(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7-11歲) 了解水平線概念,能使用具體物之操作來協助思考
形式運算階段(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11-16歲) 開始會類推,有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

(二) 特色

1.發展順序不變,但具有個別差異。

2.具有普遍性(不具文化特別性)。

3.依賴認知發展,但可普遍化為其它功能。

4.各發展階段都是在邏輯上有組織的整體。

5.各階段的順序是自然的階層(所有成功發展的階段都會有前面階段的元素參與合作,但後一階段比起前面的階段,更加不同,而且更加統整)。

6.每個階段,在思考模式上會表現出質的不同,而不僅僅是量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