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一A 李嘉芳 104043069

幼兒用藥安全

小孩生病了你該怎麼辦 ?

    兒童的用藥劑量: 除了與體重、年齡有關,還需要考量到個別藥品在人體的吸收、代謝與排除情形。
  • 小朋友與成人對於藥品影響的差別:
    • 1.胃部吸收胃腸蠕動在新生兒及幼兒較慢增加部分藥品吸收。
    • 2.肝臟代謝新生兒肝臟功能只有大人的20~40%。
    • 3.腎臟排除新生兒的腎功能約只有大人的30%,ㄧ歲左右才達到成年人水準。
    • 4.皮膚吸收嬰幼兒皮膚角質化程度低,對於外用藥品的吸收較好。
  • 兒童發燒的處置:
    • 1.胃部吸收胃腸蠕動在新生兒及幼兒較慢增加部分藥品吸收。
    • 2.肝臟代謝新生兒肝臟功能只有大人的20~40%。
    • 3.腎臟排除新生兒的腎功能約只有大人的30%,ㄧ歲左右才達到成年人水準。
    • 4.皮膚吸收嬰幼兒皮膚角質化程度低,對於外用藥品的吸收較好鼓勵幼兒多喝水,補充水分脫掉過多的衣物。體溫高於38.5度並有不適感,可使用醫師給的退燒藥,若為夏季,可以降低室內溫度到25度以減輕小孩不適感。**千萬不要自行使用退燒藥退燒。
  • 小孩發燒,什麼時候要看醫師?
    • 一、發燒小孩的年齡在3個月以下發燒併有以下症狀時:
      • 1. 呼吸急促
      • 2.呼吸困難
      • 3.吞嚥困難
      • 4.脫水
      • 5.耳朵疼痛
      • 6.排尿不適。
    • 二、發燒同時有嘔吐、嚴重頭痛、嗜睡、倦怠、脖子僵硬等疑似腦炎或腦膜炎症狀的時候。
  • 磨粉分包的缺失:藥品易受汙染、藥品安定性變差,容易潮解、 藥品劑量不精確、多種藥物混合研磨易導致變質、藥物交互作用
  • 藥物的使用
  • 口服液劑每次使用前都應先搖勻(特別是懸液劑),量取藥品應使用兒童藥劑專用滴管或量杯,服藥量小於5毫升者可使用口服注入筒或滴管,若服用量大於5毫升,則可以小量杯量取。藥水應依醫囑服用,不宜自行摻水或增減藥量 外用藥不宜塗抹過厚、過於頻繁,ㄧ歲以下幼兒使用需特別謹慎清除不慎沾染部位,避免誤食,可先在大人乾淨的手上塗開抹勻後,再輕拍覆蓋在幼兒的皮膚上,挑選嬰兒入睡時使用
    餵服兒童藥物要領
    嬰兒幼兒
    小孩不肯服藥時,絕對不要強制灌 給予選擇權 (服藥姿勢、場所、藥丸先後順序)鼓勵幼兒合作服藥後給予糖果或飲料去味
    藥品儲存
    ㄧ般藥品 特殊藥品
    陰涼、乾燥、室溫、避光 冰箱冷藏 (須加水調配的懸浮液劑、塞劑)
    藥品安全效期
    原包裝藥品 特殊藥品
    保存期限以六個月為原則磨粉分包及分裝藥水若當次未用完應丟棄 部分懸浮液劑冷藏可放置約7~14天
    影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