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孕期(1∼3個月):胎兒發育重要期

蛋白質

賴玉釧營養師說明,對於懷孕的婦女而言,正餐能定時定量很重要。

在懷孕初期,熱量尚不需要增加,可是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所以懷孕期的第一、二、三期應增加10公克的蛋白質,一兩肉約含7公克蛋白質

如果每天喝2杯250C.C.的牛奶,加上一份的肉(豆、魚、肉、蛋、類,一份約1兩),蛋白質即很充足。

原則上,豆、魚、肉、蛋,加上奶類等蛋白質屬於「高生物價」,學理上的高生物價,意即吸收利用率都較高、品質很好。

每日飲食指南

1.全穀根莖類1.5∼4碗。 2.豆魚肉蛋類3∼8份。

3.低脂乳品類1.5∼2杯。 4.蔬菜類3∼5碟。

5.水果類2∼4份。

6.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油脂3∼7茶匙、堅果種子類1份。


葉酸

關於胎兒的生長初期,許耀仁醫師指出,葉酸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如果缺乏,很可能導致胎兒神經管缺陷,造成例如胎兒無腦症等。

因此,孕婦從懷孕前1個月到懷孕的第3個月,最好每天攝取0.4mg的葉酸

而高危險群的孕婦,也就是曾經生過神經管有缺陷的嬰兒,像無腦兒、腦神經缺損

或習慣性流產的孕婦,補充劑量須較一般孕婦高,每天約為4mg。

賴玉釧營養師補充,含有葉酸的食物,包括肝臟類、綠色蔬菜、豆類、五穀類、根莖類等。

飲食攝取上,建議孕婦攝取糙米、五穀米、或者地瓜澱粉類等高纖維的澱粉類,營養素優於白米。

而蔬果方面,水果一天可以吃2∼4份(1份約1個拳頭大)。蔬菜則是一天3∼5碟,盡量每一餐至少半碗到一碗的量。


鎂與維生素A

除了葉酸,許耀仁醫師說明,鎂與維生素A能促進胎兒的肌肉與骨骼的生長發育,可是維生素A不能過量。

至於含鎂食物,包括綠色蔬菜、南瓜、葵花子、大豆、全麥食品等。

此外,也可多攝取維生素B6、B12,具有造血功能,至於含維生素B6的食物

包括雞肉、豬肉、魚類,蔬菜類、五穀類等

也可增加維生素C,像番茄、檸檬、草莓、蘋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