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動策略性服務業-知識經濟
那第三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趨勢就是政府現在整個大力在推動的知識經濟,那台灣來講,剛剛講過,賣那麼多產品可是營業額…,賣80%可是營業額只賺20%,那都給別人賺走了,都是給拿去做知識經濟拿去做知識應用的人賺走了,所以台灣要轉型,因為台灣現在整個到大陸設廠太多了,台灣去年如果不是靠大陸,賺大陸賺了400多億美金的話,我們是負成長,我們是虧損,我們整個是入超的,我們出超是因為大陸400多億,所以大陸的400多億是誰,台商嘛,是台商,也就是說如果台商加上大陸的話,不要講台灣加上大陸,台灣加上台商在大陸的產值的話,早就應該全世界第二,資訊產值全世界第二,我們是全世界第四,美國第一,日本第二,大陸第三,台灣第四,可是剛剛講過了,台灣加上台商裡面加起來,應該已經是第二位了,就是因為我們切過去後變第四,大陸第三,所以這部分就是說整個生產不可避免的會移到大陸去,那台灣要留下什麼?台灣要留下比較高知識的、比較高產值的這些東西,留在台灣,所以政府一直在推動這個所謂的知識經濟,講這個知識經濟,我不知道各位了解多少,這個是每個人講都有一個不同的解讀啦,我們在這個電通所裡面,工研院裡面,我們大概最近比較強調的是在幾個地帶,一個就是所謂的物流服務,像是低溫物流的部分,現在看到很多的7-11一大堆這種連鎖店,這些怎麼樣做好這些物流降低成本,讓它效率更高,這個是已經在做的,這個就是照顧的服務,比如說我這個長期的病患,我不見得要到醫院去看病,我可以在家裡有生命監視器,或是脈搏監視器,我把定期的量測以後,把這個資訊上傳到這個醫院裡面,醫生就用這些database來分析你的狀況,然後給你適當的處置,所以你只要定期來就好,不需要常常來到這個醫院,這樣的話也可以降低很多的這個社會成本,這樣的一個結構如果在這邊運作成功的話,你這是可以整套的整個系統外銷出去,所以以後不是只賣那個原件,賣那個device,是要賣整套的包含裡面的原件,包含服務的概念跟架構,整套賣出去,這個 才是台灣可能未來能走的一個路,這些也就是我們現在也在著力的這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