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訊產業之市場發展趨勢
那第一個我們看一看世界發展趨勢,我們整個資訊產業是從main frame,各位應該知道大型電腦,到PC到Internal century,三波的演進,那這個演進大概是每十年的產值會成長三倍,所以1980年的時候產值大概是1000億,到2000年的時候就會有1兆, 那未來的十年我們稱他為第四波的產業革命,那我們再把十年切割成兩塊,第一塊就是所謂的後PC,就是以IA與數位內容為主,那是未來十年的第一階段 。
那第二階段,是後面的5年,我們稱為叫後IA時代,強調的會是以智慧型環境為中心,強調的是一個人本運算,人本的應用,所謂的human century,所有的東西都是以人為主,那其中是以智慧型主題裝置、人機互動,還有自主網路,set organization network,就是稱為傻瓜網路好了,像傻瓜相機拿起來就會拍,以後網路也是一樣,你只要布建上去後,它自己會產生一個網路,人不需要去configure它,還有一個就是安全環境,921事件後,安全環境已經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了,我們可以從這張圖來看,這裡面早期是以大型主機為主,是工程應用,這時候它能夠提升的是藍領階級,就是勞工階級的,慢慢的大家發現到,昨天我們也是跟一個承租董事,他的hard disk公司的創辦人,它當初做PC開始做的,他有一個很重要的始命,這個白領階級的薪水大概有藍領階級的3到5倍的薪水那麼高,可是他要做一個報表,要打孔、印出來成一個報表可能要花個三天的時間才拿到一張報表,花那麼高的薪水可是生產力這麼低,實在很不划算,所以他有一個想法,要把這個大型電腦,這個time sharing system,那麼大work,效率實在是不好的,希望可以做很小,可以放在每一個人的桌上,主要是提升白領階級,那些高薪資的人,讓它生成更高,因為他們智慧是有的,速度是有的,工具不好,所以產生了PC,那當然本來是提升白領,那現在已經是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了,所以這個是以辦公室家庭應用為主 。
第三階段就是,以這個網際網路應用為主,是一個Internet為中心的,主要是提升資訊工作者的生產力,也就是在Internet也可以很容易找到你要的Information,跟交換你要交換的訊息,或取得你要的訊息, 那接下來,未來十年,也就是我們講的第四波,那第四波來講,我想,我們還是把它切成兩塊來看,一個就是以個人化妝室為主,電腦以前很大,大到你人要去主機去用,接下來到桌上可以用,接下來到手上可以用,可是到手上可以用之後,用途只是PDA看看一些行程時間沒什麼意思,希望能做到一個就是環境感知,就是我人到這個地方,這個環境知道我是誰,知道我個人的習慣,比如說一個小姐很喜歡看化妝品,她走到百貨公司之後,它就會push很多化妝品的Information給她,或那些特價,這叫作所謂的環境感知的一個行動應用的一個服務,這是未來,是最近這幾年,大家在蓬勃發展,有人叫Location awareness的一個服務,這個是一個非常熱的一個服務,那未來環境就是說,現在你東西越帶越多,PDA也帶一個,手機也帶一個,smart phone也帶一個,帶的滿身都是,很麻煩,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希望說,那未來環境是不是可以不要帶了,這些東西跑到那裡去了,跑到你的環境去了,跑到你的車上,你的房間的牆壁上,天花板上,等等都布建這些東西,你只要講說,我要什麼,它就送給你了,它就把頻寬送給你,瑩幕送給你,頂多帶一隻通訊用的,什麼Information送到這邊來,你不用一身PDA,你要行程,你要email,它都可以送給你,因為你人到這個環境,來交換這個環境,告訴你要的Information,這樣我可以做一個介紹,像我們在做一些Internet voice portal就是應用類似的觀念, 那我們再回到前面這一張,這裡面最重要的,大家看到的市場,就是說,智慧型環境很大,有戶外,有辦公室,有車子裡面,有家庭,那大家看到的基本上是以家庭為主,所以各位如果有常在看像工商經濟這類報紙的話可以看到最近的消息都在講數位家庭,今年一月在拉斯維加斯辦的那個家務資訊展,還有三月即將在德國辦的展,都是以數位家庭為主,那這一塊也是,像Microsoft就集合17家廠商,組了一個聯盟,叫digit of phone working group,主要就是希望能決戰家庭,搶佔家庭這個市場,因為辦公室的市場大致已經飽和了,每年成長大概有限,可是家庭這一塊成長還是非常大,那另外在IA部份的話,IA市場現在已經起來了,很多人在用了,那預估在2006年全球大概會有2.3個基地台,已經成功取代了PC了,另外在手機的部份,也幾乎是人手一機,在台灣來講普及率是105%,就是說連小孩子還沒出生都有,那是因為很多人拿兩隻,一隻公用,一隻私人用,所以我們開玩笑講說,懷胎在肚子的都有手機,那這裡面很重要的一個手機就是JAVA手機,我也不知道各位是不是手上拿的是JAVA手機,那可以下載遊戲,下載服務,玩這個GAME,這個幾乎是未來這個JAVA會佔18%,也就是未來你的手機沒有JAVA服務的話那就很遜, 那我們看看整個電子商務的部份,這個也是市場相當大的一個領域,預估大概在2000年的40億美金成長到2005年的差不多是2100億,成長力相當高,每年大概是220%,也就是希望能夠無時無刻,得到行動上網,行動商務的功能,那這個普及率佔的服務,大概會佔展Internet整個服務的40%,大概0.5兆的市場 。
那另外就是在語音部份的話,以市場區分大概分五大塊,一個就是電話語音,第二個是嵌入式的語音,也就是放在PDA,放在手機的這個市場,還有桌上電腦應用,資料輸入跟聲紋辯識,大概分成這五大塊,那市場大概48億美金的市場,那其中最大塊最大塊就是電話語音市場,大概佔了72.58%,那這部份就是說,我舉一個例子就可以明暸,我們現在上Internet很麻煩,一定要有PDA,wireless LAN才可以上,或者是拿個PC,Notebook PC,或者是desktop PC,或手機我可以上網,可是有很多人還是不會用電腦,或是很多人那個時間沒有機器讓他上網,這時候就需要Internet voice portal,我可以隨便找一個電話,打電話到一個portal,portal裡面你可以用natural language,就是用自然語音對話,來查詢你要的Information,然後用TTS text to speech把文字轉換成聲音唸給你聽,這是國際正在訂的一個標準,Internet protocol,W3C這個組織在訂的,這個我們工研院也做了一個雛型出來了,這個部份跟MIT,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的一個計劃,大概合作了將近四年,大概派了不少人過去把那個技術學回來,那麼這種語音對話的難度是相當高的,然後我們也把所謂的text to speech做的更像人講話的聲音,否則講的就像機器人講的一樣,聽不太懂,那我們現在轉換的相當不錯了,那裡面我們大概提供了5種服務,自己做了一些服務可以讓人家去try,包含電話的查詢,你不需要記號碼,你只要它就把電話號碼交給你了,第二個是交通查詢,第三個就是星座,你的星座算命,第四個氣象,還有天氣,舉個例子什麼叫自然語音對話,比如說我現在打電話進去,問它今天台北天氣如何,它聽懂了,它就講台北天氣給你聽,接下來如果你說“新竹呢”,人是這樣對話的嘛,可是厲害就是說你只要講新竹呢它就知道你是說新竹今天的天氣,機器要知道,這就是natural language parsing,這一部份就是我們已經做到的這一邊,當然辯論率還不是那麼高,大概七十幾%,因為很多人的腔調是不太一樣的,有些人是比較台灣國語,有些是比較外省腔,那我們最近大概根據問題都解決了,發現到說,我們做一個研究,如果我們把美國IBM做的語音辯認的系統放到台灣來的時候,辯認率大概低於50%,但是只要把裡面的辭庫,訓練的資料庫換成台灣人錄下來的資料庫之後,可以達到九十幾,它只要換一個資料庫就好,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做幾個,第一個是閩南語腔的資料庫,第二個是做大陸上海腔的,第三個北京腔的,那把這幾個系統做好,大概可以囊括全世界大概80%的市場,因為所有人大概都集中這三大地區,台灣嘛,上海,北京,這個也是磨了十幾年,快二十年才知道說,原來辯認率為什麼會這麼差,因為跟國際大廠,跟MIT合作才發現到有這些Information讓我們更進步,所以我們腔調的這個步份做得不錯,我們甚至從美國引進美國小孩的腔調,因為做教學嘛,TTS的時候要找美國小孩子的腔調出來講的時候就會比較像美國小孩的腔調。
那安全監控的部分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主要是以視覺空間的技術跟多模式生物辯認,比較辯認臉,辯認指紋,辯認瞳孔,另外就是多模式,混合幾種模式就可以辨認率更高了,這個是未來市場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