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優質的資訊化社會願景--數位台灣(e-Taiwan)計畫 Seminar報告 資科四 89703029蘇以暄 綜觀已開發國家,資訊化社會的發展已是個明顯的趨勢,在美、英、日、南韓、新加坡都已經陸陸續續提出資訊建設的計畫,不管是在政府、企業或是社會中,都有相對應的措施。
由高先生的演講當中我們知道在2001年行政院開始規劃與推動e-Taiwan計劃,其中包括了e化生活、e化商務、e化政府、e化交通。在e化政府方面,我認為在推動上,加強民眾對電腦的認知是一個極重要的課題,不只是要達到六年600萬戶寬頻道家的目標,對於民眾在使用電腦上的認知,我覺得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為e化政府的目的在於便民,希望可以透過網路的方式帶給民眾便利,可是就我所知,在目前會與政府單位有接觸的多半不是屬於較為低年齡層的族群,這一群人之中熟悉電腦操作的人其實不是很多。因此我認為e化政府是一個極佳的構想,但是是否應該先讓建立起多數民眾對電腦操作的熟悉度,如此才可以達到較為全面的便民目標,而非只是建立起e化政府,但使用的人卻只有少數,這樣的話就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否會給人大材小用的感覺呢? 關於e化生活方面,高先生提到了將故宮文物數位典藏的這件事,這強烈引起了我的興趣,由於故宮的幅員廣大,展覽極多,看完每層樓的展覽之後,往往已經讓我兩腿發痠,因此我覺得,如果能夠運用數位典藏的技術,我可以透過網路上先大致瞭解每件文物的一些背景,而不用到了當場才站在那邊看很久。況且當中的文物甚多,可能某件文物展出的時候剛好不克前往,等到下次輪到它在展出之時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如果透過數位典藏的技術,雖然不是在現場看到,但至少能夠減少遺憾,對於那先不方便來故宮看展覽的人,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至於數位學習,其實我個人並不是很認同在國小的時候就給予電子書包的工具,畢竟對國高中生,甚至是大學生來說,如何適當的運用電腦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了,更何況是國小的學生,不管是在健康方面(視力),或者是上課的專注程度(可能老師在上面上課,學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在我個人的觀感之中,我依然覺得從國小開始接觸電子書包其實有點過早,而且一不小心,我想成鄉之間的數位落差會更大,可能不是政府多花一筆有限的預算購置設備給偏遠地區就可以解決的。至於電視數位化的構想,由於是使用者付費的情況,我想那是不是會跟現在有線電視的情況一樣,會有偷接的情況產生,真正有能力付費的年齡層,如果讓他們選擇,他們可能會使用選擇傳統的電視來收看,但對於數位電視有興趣的人,大多數往往是學生,因此我覺得,要讓數位電視的推動順利,勢必要制定一套較為全面的規範與計畫。 e化交通,讓我的感受最為深刻,因為我有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習慣,所以對於之前所推出的悠遊卡我便有機會去體驗到,使用悠遊卡之後,乘客上下車或者是出捷運站的速度快了很多很多,原本的公車卡在投進去之後還得等它打字上去,這對尖峰時段的交通狀況影響很大,如果馬路不夠寬,公車司機又隨便把車一停就讓乘客下車的話,往往我們就必須等待車上的乘客打卡完下完車之後才能前進,使用ic智慧卡就只需要感應,就算真的再遇到公車停在路中間情況,等待的時間也可以縮短,智慧卡的壽命較長,也較為環保。關於e化交通我個人有一個期望,我希望在高速公路上的收費站,也可以有類似的方法,可能是掃描車牌之類的快速感應,不用人工收費的方式,其實很多時候,當高速公路上流量極大之時,在收費站附近都會呈現大塞車的現象,所以我認為,如果e化交通可以運用到這方面,我想對民眾的生活也是可以有很大的幫助的。 其實,m-Taiwan的發展是很令人期待的,不管是在導覽上,或是視訊會議等方面,相信只要其架構完成,必定能夠帶給許多人便利,但高主任在演講中也有提到,關於中華電信方面價格的問題,還有寬頻上網的費用,我想都是有很大改變的空間,對於使用者而言,最切身的問題應該就是寬頻上網的費用,一旦使用者不願意付費使用寬頻,那m-Taiwan很多的計畫內容就無法實現,這將會是很可惜的。期待這些方面的問題能夠早日克服,讓我們能夠享受到這樣的規劃實行之後所帶給我們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