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 評論報告 |
|
如何創立及經營一個 |
講者 |
翁佳祥 先生 |
系級 |
資科四 |
學號 |
89703038 |
姓名 |
康世璋 |
翁先生首先就創業者的特質做個簡單的介紹,也藉此機會讓我們檢驗看看自己是否具有其中幾樣的特點。接著他說明了創業的動機,除了想完成自己的心願之外,對老闆的不滿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然後他又說明了創業前應該先具備的內在和外在條件,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就是資金的取得,而以現在的情況來說,除非是小型的創業,否則幾乎都必須求助於創投的投資。另外還有一些管理方面的考量,以及如何挑選人才等等。最後他舉了幾個實際的案例,像是聯發科等的高科技公司。 在台灣,其實也有少數的學生或社會新鮮人想創立自己的一番事業,但時常在資源不足或環境不允許的情況下而作罷,我覺得這是很可惜的,而事實上這樣的結果對國家的競爭力和創意,也是一種扼殺。反觀像是美國等鼓勵大眾自由思考的國家,他們從大學就積極的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也有一些特例是在未完成學業前就提早出來創業,當然也許並非所有人都能成功,但在這樣一種能夠互相激盪的氣氛裡,無形中也提升了每個人的創新能力,我認為這是一個台灣這樣保守的社會風氣所該學習的目標之一。 但雖然創業需要許多新穎的想法和不同的做法,深厚的專業能力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覺得應該趁還是學生時多加強自己的專業,不論日後是否有創業的機會,專業力都是競爭的條件之一。此外,豐富的人脈也是相當重要的,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因此我們應該藉由各種機會認識各領域的人才,以應付將來不時之需。 創業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的確帶給許多人無限的希望,但我們仍必須看到其背後的風險,以及需要分析的條件,絕不可一看到有人成功就一頭栽進去的跟隨別人的腳步,畢竟創業比的不只是能力,還要能在對的時機和幾分運氣的輔助下,才有可能達成。因此除了培養個人的專業能力外,對業界的實際情況也應該有所了解,不然也只是活在象牙塔中,無法對社會有所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