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報告:如何創立及經營高科技公司
資科四 89703037 林國維
心得與感想:
過去的三年來,我在資科系學了很多基礎的知識,過去我認為自己離就業還早。可是現在,也許對我們來說踏入資訊業職場的時間已經慢慢逼近。
相對於就業,創業是相當辛苦以及具有風險的。從公司尚未成立時的集資開始,便得尋求各種資金管道的協助。資金的可能來源有幾種,民間企業所舉辦企業規劃比賽的獎金是一個來源,尋求創投公司的投資是一個來源,甚至可以尋求個人的金主來投資。想獲得創投公司或者個人的投資,當然必須展現這間公司未來的競爭力,要展現競爭力,一個是所開設公司的專業領域,再者則是工作團隊的能力。
要決定開設怎樣的一間公司,除了要是創業者自己的專業以外,所生產的產品也必須要有賺錢的空間才行。打個比方,如果相同的產品已經有數十家公司生產,而且利潤微薄,那麼再投入相關的產業必定是吃力不討好。如果該產業相關產品只有一家公司生產,利潤豐厚,那麼只要投入的時候只要有把握做到壓低成本,那麼便相當有機會跟該公司競爭,爭取到該公司原本的訂單,在公司創立初期也比較容易存活。
再者是工作團隊的能力。一家公司員工能力越強,研發能力比別人快,便能取得相關領域的領導地位,率先推出新產品的利潤總是比較大的。除了研發能力之外,產品宣傳以及行銷的能力越強,產品銷售量越好,當然獲利就越多。這些都會影響到競爭力,影響到創投以及個人投資的意願。
此外,創業初期能夠招募好的工作團隊,能夠以好的獲利成就好的開始固然很重要,等公司慢慢步上軌道之後也要持續維持工作團隊的戰鬥力,避免有能力的工程師或研發小組流失。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創業失敗的例子,都是新公司在一開始賺錢之後,留不住當初好的研發團隊,研發團隊便跳槽或者自行創業,而導致該公司又由盈轉虧,最後終致失敗。
自己創業的風險在於,失敗了便很難再回到其他公司就業,畢竟自己曾經當過老闆,其他公司也很難錄用這樣資歷的人。也就是說,創業是一條不能回頭的路,踏上了就不要還存著允許自己失敗的想法。
資訊產業是瞬息萬變的,成功與失敗有時候在於時勢,像經濟不景氣就導致了不計其數的科技公司倒閉。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聽過股王威盛、台機電、聯電的傳奇,股價飆漲,前景一片看好。可是也別忘了,千千萬萬的科技公司,這其中賠上的風險跟代價,是多麼的巨大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