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125

講師: 陳銘憲

題目: Virtual Link Powered Authority Search in the Web

心得:

        這次的主題重點在於探討過去的搜尋引擎是如何將找到的結果做排序的實做方法,以及用來評估ranking的方法. 我們從這次的演講內容中,可以了解到不論用哪種評估的方式都會有不足的地方. 好比說我們輸入了光碟查詢CD的價格或是廠牌. 但是找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商品或遊戲軟體也可能找到LCD螢幕的資料. 所以除了要必須十分清楚自己想找的東西的名字之外,還要能再輸入能把搜尋出的結果範圍在縮小的關鍵字或是利用其他並不直覺的名詞來查詢. 說實在的在上述的情形下,這種工具實並不是很friendly.

       在我個人的經驗上,要找的資料可以分成兩大類,一是找名詞解釋或相關研究,另一個是找自己喜歡的東西. 搜尋引擎在找尋專有名詞的解釋,像是醫學或是電腦方面上或是電子報新聞都是十分方便且實用的. 但是在一般生活,像是飲食或是興趣的方面就沒有前例來的貼心. 這兩個例子其實是基於不同的出發點而使用searching engine . 如果只是找名詞解釋,其實已經有一個公定的標準在那裡了,他已經是一個經過理性的定義和有組織的安排而放在網路上, 所以在查詢或是相關網站的連接都已經是相當成熟的規劃了. 但是找關於自己興趣的網站就相對的難了許多,輸入了正確名稱還可能跑出許多奇怪的結果,通常自己想要的link都是在兩三頁之後. 再舉一個例子,現在我有養鳥也就是Viewsonic的招牌胡錦鳥,當我想查詢關於這種鳥類的資訊當然很直覺的輸入胡錦”,但是出來的結果除了Viewsonic的廣告及產品之外,還會有多人名的link胡錦濤之類的. 所以關於講師在後面所講的個人化的搜尋其實也比較適合這一方面的使用. 不過,我們還是會有需要全面化的搜尋,比如說要真的要找人名的時候,所以我比較建議的方式是能夠切換個人化模式的cast. 這樣也比較能顧全整體的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