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 評論報告 |
題目 |
當 3G
遇上 WLAN |
講者 |
余孝先 博士 |
系級 |
資科四 |
學號 |
89703038 |
姓名 |
康世璋 |
I.
背景
首先余博士就現在cellular
phone及WLAN做一個簡單的overview,如我們所知,台灣的門號數是總人口數的1.1倍左右,因此若想開發在手機上的應用或是整合其他技術領域,這片市場可以說是相當龐大,但也不是任何的application都能成功地implement至行動電話上,其中的限制像是螢幕太小或是網路傳輸速度過慢等,都是造成發展上阻礙的因素。 而WLAN和cellular當初的設計理念本來就不相同,WLAN是希望以一種bottom-up的方式,讓我們能在某個區域中,利用它連上網際網路;反觀cellular則是一種top-down的做法,它使我們在任何基地台的範圍內都能使用其功能。 余先生還談到了一個台灣目前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就是目前全球WLAN的設備中,有高達80%是由台灣所製造,但台灣所貢獻的產值卻僅佔全世界的30%不到,這的確給予我們一些警訊,即使過去我們一直以資訊的製造、代工聞名全球,但在近幾年裡,相信許多人都注意到中國大陸的竄起,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他們豐富的資源,以及眾多的人口,雖說代工製造並非毫無技術可言,但在許多台商外移的情況下,技術轉移的結果,相信他們的競爭力很快就會提升起來,因此我們若不趕緊轉型,成為技術研發及創新為主的資訊產業,危機很快就會來臨。 我認為台灣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只是還需要政府的從旁協助,幫助我們建立起良好的環境,以及有利的競爭條件。人才的培養,當然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這也有賴各教育機構的一同努力。至於值得發展創意的領域,像是政府目前所推動的兩兆雙星計畫,裡面的確有許多能讓我們轉型的契機,如果能持續的發展下去,以台灣良好的基礎,還是很有機會的。 II. 雙網整合這個計畫是由行政院裡的iB3G雙網整合辦公室來負責推動,主要是希望能利用WLAN的頻寬,配合上台灣現有眾多的手機數,發展出創新的應用。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標-video
phone,我覺得是一項非常有潛力的研發,雖然video
phone在PC上已經推出好一陣子,卻鮮少見到一般消費者或公司使用,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像是設定的過程太繁雜、頻寬的需求等,都讓video
phone這塊領域在PC中無法生存。但如果今天實做在行動電話上,光是方便性就已提升不少,且透過WLAN的傳輸,頻寬也不再是個問題。 另外藉由目前手機服務的發展模式,許多小額收費的服務,未來也都可能出現在雙網手機的應用中,有了較大的頻寬,可以實現的目標也有較多的選擇,像是一些多媒體的應用或是檔案下載等。 III. 結語
雙網整合的計畫雖然相當吸引人,但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例如雖然現在有許多的手機廠商願意發展雙網的行動電話,但光是有機器還不足以成功,一定還要有豐富的內容才能讓更多的使用者來加入,然而從Internet的經驗看來,台灣在這一方面仍需努力及加強,在手機的生產方面,也許不需要太多的創意,因為製造主要是靠技術,但內容的製作上,非創意不足以贏人。
再者,由於雙網的系統和目前的行動電話並不相容,導致消費者必須要先換機才能享受這種服務,然而我們並不知道有多少潛在的用戶願意做這樣的改變,加上雙網手機在製造初期,也許會像許多新興科技產品一般,價格高到令人無法想像,更別說普及了。
儘管仍有一些問題需要克服,這項計畫的確是個讓台灣資訊業發展創意的好機會,研發成功的利潤必定遠遠超過製造所得的利潤,相對的,研發的風險一定比製造大上許多,發展順利的話,將來世界上的專利或是規格就由我們來主導,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放手一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