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D

演講人余孝先 主任

  2003/09/23

89703030資科四 黃于庭


前言

網路在現代生活中已經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了,但並非每個人隨時隨地都有能上網的設備。無線網路雖然開始發展,解決了部份線路上的問題,但畢竟在台灣提供這種環境的地方還不多,大多數還是必需坐在pc或notebook前,接上網路線。手機在台灣的持有率很高,但大部份的人目前還是將手機單純視做一般的電話使用,雖然手機業者提供上網的服務,但代價昂貴而且頻寬窄速度慢,不太能為一般人所接受。若能善加利用手機的普及性,發展出一套能在手機上使用的無線寬頻網路,應該是大有可為的。

 

動機:

從手機開始出現到現在,目前手機已經進化到2G的時代了,不只加強了1G時的資訊安全問題,且除了最普遍的音波傳送,還增加了越來越多簡易的電子資料交流的功能,從最基本的簡訊到現在有的待機圖案、螢幕保護圖案、鈴聲、表情符號,這也代表基地台已經完整的替換過一次了。

3G的目標就是提供更多這類非音波的電子資料傳送功能。若能將公共無線區域網路(PWLAN)結合在手機上,成為可無線寬頻上網的手機,則手機可將它本身優於PDA及notebook這些攜帶型電子產品的特點發揮得更好,如持有率、攜帶性及方便性等等,且大幅降低目前以手機上網的成本,增加消費者使用此功能的意願。

 

關於PWLAN:

    以前上網總是必需找到網路孔、接上網路線、設定網路,不只較複雜、不易搬動,且一套網路孔、網路線只能提供一台機器上網,無線網路少了許多麻煩,只要在安裝有無線上網環境的空間內,有一張無線網路卡,就能隨心所欲的連上網路,不受機器數量及線路配置的限制。

    PWLAN正在逐漸拓展其範圍及佔有率,能無線上網的點也在增加之中,無限上網勢必會成為新的趨勢,PWLAN可結合GSM及PHS等各類的電信服務,讓其能含蓋的產業更廣。

 

優勢:

    雖然現在個人電腦幾乎到處都有,使用上也很方便,但畢竟PC不具攜帶性,且有個人化的問題,每個使用者會用到的軟硬體應用不一定相同,而筆記型電腦雖然可攜帶,但畢竟體積還是稍嫌過大,比不過手機,PDA雖又較notebook容易攜帶,但持有率相當低,要能做到使用者之間的互動溝通有其困難度在。手機在台灣的持有率相當高,而且大多數人會隨身攜帶,這是其有利之處。

而速度與成本是寛頻手機優於一般手機的地方,現在的2G手機已經有上網的功能,可惜代價昂貴,例如下載短短一首mp3就需花上兩、三百元,且速度還比不上最傳統的撥接網路,不符合市場需求。且手機服務收費容易,如一般網站提供的小額付費服務,為了收取小額的費用需付出人力及其它代價,且對使用者也較不方便,若能轉至寛頻手機上,收費可直接加到電話帳單上,因此寬頻手機是相當具潛力的。

 

困難:

PWLAN結合手機的構想還是有潛在的問題在。它本身受限於機體的大小,在許多功能上還是比不過體較大且較專職的PC、notebook,最明顯的例子是螢幕展示度,大部分的使用者還是喜歡在自己的電腦上瀏覽網頁或從事網路工作,而要在手機上玩稍大型的線上遊戲更是不可能,因此這類手機想要成功推出,就必需先提出足夠多能吸引消費者且只適用於寬頻手機的服務,如視訊電話,實作在手機上可避免電腦開關機的麻煩及雙方應用軟體不同的問題。

電力來源也是一個問題,雖然相較之下這問題並不大,因為寬頻手機本身定位是在有無線網路環境的室內使用,一般而言充電不是個大問題,且可以做到只有處在有無線網路的環境下才啟動寛頻的服務,在一般的情況則維持待機。

在必需性上,由於定位在室內使用,而現今大部份的室內都有PC及網路,手機上網似乎有些多餘,這會讓使用者的意願降低,唯一的優勢只有個人化。如在非自己住所或非個人所有的電腦前,寬頻手機的存在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商業現實面上,必需有一定的市場,有消費族群、有人願意提供這類服務,才有可能發展得起來。而現在台灣能無線上網的地區不多,相對的使用者就少,所以想要讓寬頻手機成功,就必需同時增加讓其功能能發揮的無線上網的點,並鼓勵企業及投資者發展、投資此項服務。

 

結論:

寬頻手機是一個全新的構想,且具有一定的未來發展性,台灣的各類代工在世界上的市場佔有率相當高,但所得的利潤相較之下卻偏低,原因正在於我們的重點是在“代工“,總是在追隨別人的腳步,若能成功推出一樣我們自己原創的構想,不只能有豐厚的利潤,也能大幅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因此盼能在18個月內能有基本的發展雛型,順利的搶下市場佔有率,這有頼政府的推廣及廠商、民眾的支持配合。

 

心得:

    這種新一代的手機是一個美麗的遠景,但因為還在初期發展階段,一定會有許多問題待解決,也會遇到很多非預期的障礙或困難。

它本身最初假設的使用地點是在室內,雖然具有個人化的好處,但在沒有特殊需求的時候我想我還是願意用一般的個人電腦,且現在較新的作業系統,如Win XP、Linux較新的版本,都提供了很不錯的遠端遙控,讓使用者不管在哪裡都能如坐在自己的電腦前一樣,這會削弱寬頻手機存在的必要性。而且要使用PWLAN要有環境,目前有此環境的地點還太少,在大多數的時候它只能提供一般手機的功能,這會大幅降低消費者購買、付費使用的意願。想要推廣,就必需先想辨法增加無線上網的據點。

在兩種服務的切換上,一般情況下是一定自動選擇電信服務,但在有PWLAN的狀況下,要使用者自行切換選擇還是一律自動改至寬頻模式?若以寛頻模式進行一般通話,那服務的提供和計費方式會不會有問題?或兩種服務可以同時並存?若並存該如何判斷使用何種服務?。還有”換手”上的問題,在PWLAN及一般電信服務間切換很困難,雖然可以要求使用者只在有無線網路環境下使用寬頻的服務,那換手問題便可以不成為問題,但現實情況卻不見得如此簡單,如:原本在使用視訊電話的兩方,一方或雙方突然離開了無線網路的環境,那是從視訊電話轉成一般通話還是整個連結斷掉,需要使用者自行重新以電信服務建立溝通?這些都是還需要進一步考慮的問題。

    想要讓新手機被接受,最重要的是有足夠吸引人的功能,像視訊電話就是一個很棒的點子,但若只有一兩樣是不夠的。我想就功能來說可以朝兩個方向去思考,一方面是機能性,主要是針對講求效率和實用的商業對象,如線上及時更新的外資匯率或股市行情查詢、交易上的網路下單及紀錄、多方通話等,可提高窄頻時的效率及品質並減少代價。

另一方面,目前手機很大一部份的消費族群是年輕的學生,他們最重視的是個人化、有特色、新鮮有趣、好上手,雖然現在的手機已經有越來越多有趣的功能,從自選響鈴聲到錄音、隨拍隨傳,但寬頻可以有效的改善、擴大這些服務,像可以由隨拍隨傳到短時間的錄影及傳送,由自編、自錄、傳送響鈴聲到可下載喜歡的mp3做為鈴聲。除此之外,還可以新增加一些可能會受年輕族群喜愛的點子,像提供低價的線上歌曲試聽,或者可以到處跑的Message pet(電子寵物,類似電腦上的post pet,像郵差般傳送簡訊,也可到朋友的手機上作客)等等,利用寬頻增加手機的趣味性。

在剛開始時因為使用者不多,想要靠如小性線上遊戲、聊天室等具互動性的功能打開市場是非常困難的,首要的目標應該是以單方面且較實用的服務為主,如電子地圖路線查詢、下載電子書及音樂等等,在市場變大之後,一些雙向的互動相信會讓寛頻手機更受歡迎。

PWLAN因為許多優於有線網路的特點,在未來是資訊發展必然的趨勢,而結合手機更是一個完全創新的嚐試,雖然因為發展初期而有許多未竟之處,但其之後的潛力是不容乎視的。這是台灣在科技上展露頭角的大好機會,但若想要搶先一步,時間上很急迫,希望這項技術能如願成功的在台灣由試驗性質而逐漸成熟、蓬勃,讓未來的生活更便利、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