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媒體產業的激烈競爭與傳播科技的突飛猛進,亞太華人市場成為全球的
囑目。因此如何加速台灣媒體產業的國際化以及如何成為亞太媒體中心的一員,是許
多業者所關注的焦點。由銘傳傳播管理研究所、行政院新聞局共同主辦,財團法人華
視文化教育基金會贊助,台灣傳播管理研究會籌畫的「一九九七跨世紀媒體競爭」研
討會,即針對『全球化競爭的挑戰』、『台灣衛星頻道的市場競爭』、『台灣衛星頻
道在華人市場中的競爭』、『如何提升媒體競爭力』等主題進行研討。
1.提昇亞太媒體中心的競爭力:
目前全國各界極為關心的「競爭力」一詞,已在行政院規劃之下變成政策發展的
一大重點。行政院經建會也指出,發展亞太營運中心即是提昇我國競爭力、促進國際
化及自由化的重要計劃。而在二十一世紀,傳播媒體所扮演的角色已是整體經濟產業
結構中的重要一環。在經濟發展的階段中,最終的目地是在於: 品質的提昇,而所謂
品質的提昇指的就是競爭力。
今年剛滿一百零二歲的蘇雪林教授認為台灣的媒體產業也要能走向二十一世紀,
進入「跨媒體」、「跨產業」、「跨國競爭」的時代。所以為協助台灣建立亞太媒體
中心,主要的規劃目標在於: (一)塑造我國自由化、國際化的媒體事業發展環境: 主
要在調整媒體產業的結構及經營理念並落實媒體開放政策。(二)發展台灣成為華語影
視節目製作中心: 建立集拍攝、製作、發行一貫作業的媒體製作中心,以製作高品質
的華語影視節目,發行至世界各地。(三)建構平面與立體媒體結合的完整傳播體系:
帶動國內媒體朝向高科技、高水準的市場『上端』發展,也就是從『生產者』、『行
銷者』的角色,進而成為跨國傳播的『整合者』。
過去向為社會所詬病的許多傳播法規,為提昇台灣媒體產業的競爭力將做全面性
的開放與修改。有需要重新討論的重要傳播法規包括: 「衛星廣播電視法」,研議開
放外資經營並取消跨媒體經營之限制; 「有線電視法」,在有線電視法方面,將配合
電信法規修改相關條文使有線電視系統經營業者能兼營部份電信事業,同時開放外資
可直接投資經營有線電視; 「無線廣播電視法」,為使三台經營所有權結構徹底改變
,依修法方向預計八十七年元月三台的股票就可以公開發行; 「電影法」,將電影的
檢查制度改成審議制度,鼓勵電影的創作,去除政府的管制色彩; 「廣播電視基本通
則」、「廣播電視政策綱領」,正在加速研擬的傳播基本母法,可將所有的傳播相關
法規納入以減少常就個別法修法的繁雜。
目前政府已在推動當中的減低關稅、獎勵投資及促進影視產業升級等來鼓勵大家
共同發展媒體產業,已提昇台灣媒體產業在亞太華人地區的競爭力。
2.全球化競爭的挑戰: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梁定澎以「衛星時代」為題認為,由於科技的發展新媒體
對舊媒體已造成很大的衝擊,現在許多人已把網路稱為第四媒體。雖然目前有限於頻
寬的問題,新媒體仍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但應可預見未來的「網路時代」已不遠。
或許有一天「衛星時代」也會被淘汰,代之而起的的是「網路媒體的競爭時代」。
若以衛星時代的科技發展來看電視生態的變化,三台的技術可以說是相當落伍。
因為三台是以集中的播放方式,也就是主機式的架構,這種架構的缺點是: 成本高且
沒有彈性,若以政治上的術語來說就是一種威權體制。而衛星電視則相當不同,一方
面衛星電視的涵蓋範圍廣不受地形限制; 另一方面,由於科技的發展,頻道可以壓縮
的數量越來越多。所以現在衛星電視的限制不在頻道的多寡而是客戶、市場及經營管
理層面的問題。
以目前衛星電視的生態而言,未來勢必走向財團化經營及專業化走向。衛星電視
的出現已徹底打破過去媒體市場的壟斷,包括在廣告市場及閱聽人的市場都起了很大
的變化。梁定澎院長最後還提出經營衛星電視的四大重點: (一)各項傳播法規的規範
(二)追求經營上的最大利基(三)專業化經營(四)共同開創市場,創造雙贏的的上下游
關係; 並隨時掌握科技的發展。
衛星電視若是在集中的小區域經營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臺灣的衛星電視勢必要
走向全球化經營。臺灣衛星電視在這二、三年來的發展算是世界少有的奇蹟,以香港
發展有線電視目前仍只有25℅的普及率,但在臺灣有線電視非法的時期就有六成左右
的普及率,真的令世界各國瞪乎其後。若以有線電視的產值來計算,臺灣民眾每年平
均花了二百億元在發展有線電視。但目前臺灣有線電視仍不能成功的國際化,原因在
於: 系統業者投資了過多成本在網路成本及整合成本上,所以不能把資金投注在真正
有需要的地方; 另一方面,相關法令的不夠完備也使得市場交易秩序大亂,統購連賣
、財團整合以及跨媒體經營在法律的邊緣遊走。
以三立為例,三立目前正在發展亞太地區的華人市場,預計在年底前開始北美衛
星的經營及大陸地區市場,先以免費收看進入市場。三立從早期以豬哥亮的歌廳秀聞
名,到目前發展成三立都會台及臺灣台,一直都鎖定在較鄉土性的節目而非綜合台。
以現有在市場上約有五十個頻道來說,觀眾真正喜歡收看的約十五個左右,所以三立
一直以分眾的角度來經營。
另外,銘傳傳播管理研究所所長楊志弘談到目前臺灣正積極加入WTO,而其實
媒體產業的WTO早已成形。目前強勢的媒體文化正散佈在世界各地,正如「傳播無
祖國,資訊無界限」。假如天上下酸雨,擋都擋不住,不可能撐一把傘把自己的經營
區域擋住,因為傳播是沒有界限的,只有加入市場去增強自己的競爭力。他又提出亞
太媒體中心的課題,認為所謂的中心並不是只有一個,而是臺灣應能成為其中的一個
中心。在亞太地區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自稱自己是唯一的中心,在規劃媒體中心
時應是考量自由化的趨勢。許多業者常在抱怨臺灣的政策總是落後現況,但楊所長則
以為這是世界普遍的現象,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政策制定都跟不上產業發展。但
臺灣的業者是很勇敢的,在政策未明之下就有許多人投入市場,他還以「黃埔軍校」
笑談有人先戰死了才有人能當上將,來說明臺灣目前的市場是充滿機會的。
3.臺灣衛星頻道的市場競爭:
在1992年時飛利浦曾委託顧問公司研究亞太地區的媒體產業潛力,結果顯示亞太
地區確實有相當大的影視市場,當時就做決定往媒體產業發展。本來飛利浦預計投資
在媒體園區及著眼系統業者未來電信事業的部份,但後來因臺灣市場太過複雜,於是
退出臺灣的媒體經營。
衛星電視的競爭力主要在於產品、節目內容及經營策略,因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
傳播內容--軟體的部份,所以誰擁有內容誰就能掌握媒體。而在經營方面也需要採差
異化的策略來面對市場上眾多的競爭者。
廣電處處長洪瓊娟表示現在媒體所發生的許多問題都是由於過去政府或學界普遍
不重視廣電媒體所導致。在以前以平面媒體為主要的發展媒體,伴隨著有線電視的普
及(目前已有75.23%的普及率),現在廣播媒體已受到相當大的關注。但過去由於不重
視廣播媒體,所以相關的法律政策都還不能配合,就以有線電視的網路架設為例,目
前連開挖馬路都還要經過很多道申請手續,也難怪廣電媒體的發展處處受限。她並表
示將盡快的使衛星電視法草案通過以規範衛星頻道業者。同時,在今年五月前新聞局
即會針對系統業者訂定一套『收費標準公式』,屆時將可防止系統一區一家獨大時的
削價競爭。
木橋傳播副董事長江建森也表示台灣的媒體不是『官導』產業,非政府領導民間
發展而是由民間自行開創,所以台灣的媒體一直都是活力無窮的。他還提出市場的導
正不是光靠廣電處( 廣電處也是在有線電視發展成熟之後才成立的,所以制度當然也
是落後於實際現況。 )就能解決而是要由消費者、業者來共同謀求自己的利益。
(一)台灣衛星在華人市場中的競爭:
台灣在華人市場中具有樞紐地位,其競爭優勢包含以下五點: 一、地理位置
居亞洲區域的要衝。二、優勢的經濟條件。三、完整的對外經濟網路。四、歷史
文化背景。五、堅實的工業基礎及開發能力。所謂華人媒體市場不單只是掌握原
本華語人口的市場,而更意味中國爭取世界核心位置的積極意義。此外,台灣節
目進入當地時,為避免某些排華國家的排斥,應先進行「語言轉換」,翻譯成當
地的語言,才容易為他國人接受。
透過傳播科技的發展和衛星傳輸的無遠弗屆,使得傳播帝國主義將不復存在
。衛星頻道的競爭關鍵在於節目本身,如何製作出受當地國家歡迎的節目才是競
爭的重點。此外,若將競爭焦距縮小在頻道與頻道之間的競爭,以中視為例,當
初如何進入衛星電視市場就是策略整合的問題,也就是考慮如何與他人合作最有
競爭優勢。
中文節目在華人市場具有相當的競爭力,但是不應局限於家庭娛樂。像是大
陸的台商對於台灣的新聞就有很大的收視需求,而日本的公司對於大陸資訊也很
感興趣,這些商業的需求,對於中文節目都是良好發展的契機。
隨著直播衛星的發展,不僅電話可以全世界帶著跑,結合網路的結果,更將
使得資訊交流無國界。由於直播衛星的高度發展,未來電視的名字就叫做「TV
-Roaming」也就是電視漫遊,無論你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自己想要看的
電視節目,真正做到資訊傳輸的無遠弗屆直播衛星的發展將是台灣能否成為亞太
媒體發展的重要關鍵。但政府行政效率不彰、繁文縟節過多是無法吸引外資的主
要原因,這將會造成台灣想要成為亞太媒體中心的障礙。
新聞局廣電處處長洪瓊娟說,政府將以獎勵投資的方式鼓勵衛星電視的發展
。此外,她並說,目前已召集立法院立委助理就衛星電視法先行溝通,預料將有
助於法案的順利通過,以盡快結束目前無法可核的混亂階段。
要討論台灣衛星在華人市場中的競爭必須要釐清華人市場並不等於華語市場
。即使是華人市場,不同地區的華人所喜愛的節目也不同,例如鄉土劇在北美地
區就不受歡迎。力霸友聯公共事務部副總經理張樹森認為,兩岸三地中真正的市
場重心應該放在中國大陸。
國內衛星電視經營的困難主要在於節目通路開發不足,節目週期只侷限在台
灣本島,太過短暫。在節目成本無法有效回收的情形下,自然使頻道的經營格外
辛苦。例如美國的電影通常有戲院發行、錄影帶、有線電視、付費電視、地方電
視台等多方的利潤窗口,而國內的衛星頻道只有系統和廣告收入,競爭規模顯然
太小。所以未來應朝製作國際市場口味的節目和開發節目對外通路兩大目標努力
,如此國內的衛星電視頻道才能在華人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
(二)台灣地區衛星電視頻道之競爭環境與競爭策略:
銘傳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李文瑞,以波特(porter)的總體競爭五
力分析來探討如何提昇媒體競爭力。他說,以現今衛星電視的發展狀況而言,在
在頻道系統經營利潤的情形下,難道訂戶才是最大的贏家?訂戶雖然在很低的價
格中有很多的選擇,但是對於頻道內容仍不盡滿意,似乎形成的是三輸的局面。
Porter認為成本領導、差異化、專精是企業三種原生策略,Asker則
認為企業提昇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是必須擁有持續性的競爭優勢,而下列五種策略
類型是支持企業獲取持續性競爭優勢的重要路徑,分別為: 差異化、低成本、專
精、綜效、先佔。
4.「亞太媒體中心」目前所遇到的一些問題:
(1) 原本決定在「林口」,但因為購買土地的影響( 原要購農地,但農民知道要
變更之後,紛紛決定漲價 ),故決定由政府協助推動,目前預定地為「關渡
」。
(2) 其中涉及各部處( 交通局.. ),其中的調解不易,加上需立法之案件過多,
形成僵局。
(3) 對於「免稅」方面界定不一。
(4) 加入者的費用過高。
諸如此類的問題使得此計畫搞得亂七八糟,原本八十億的經費也面臨是否夠
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