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標 |
---|
|
---|
的優質人才
學程簡介 |
---|
|
---|
本校因應人工智慧時代,為落實「科技整合、資源共享」及「知能並進、學用合一」之辦學理念,特於「資訊電機學院」成立「人工智慧博士學位學程」。
|
本院基於「健康、關懷、創新、卓越」之校定發展目標,
以「融合資訊通訊管理、強化人工智慧知識應用創新、培養優質人工智慧人才」之策略,
贏取永續競爭優勢、蘊育世紀領袖精英。
|
資訊電機學院之系所架構與師資陣容完整,研究動能充沛,充分掌握資訊科技、
人工智慧、以及工業4.0之發展趨勢,
期冀開創資訊科技新藍海,提升資訊化社會之生活品質。
|
教學特色 |
---|
|
---|
院長簡介 |
---|
|
---|
![]() |
|
師資 |
---|
資電學院師資
|
AI 相關師資
|
會議委員 |
---|
院主管會議
|
課程委員會
|
課程 |
---|
AI博士學位學程課程
|
學習路徑 |
---|
電腦視覺
|
雲端運算
|
精準醫療
|
智慧互動
|
教育部補助人工智慧系列課程 |
---|
計畫主持人 | 協同主持人 | 計畫名稱 | 系列課程架構
朱學亭
| 游瑞松 | 何承遠 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系列課程
| A 資料科學
| B 深度學習 C 半導體製程導論 C 製造資料分析 |
---|
業師
|
工研院 | 王慶鈞博士、洪淑慎博士、周嘉政博士、林軒毅博士、葉肇鈞博士
業界
| 林建男、許家豪 、余方國、郭宗賢、蔡岳霖
| |
---|
合作廠商: 業界實習
|
課堂實作
|
相關法規 |
---|
|
---|
行政人員 |
---|
|
---|
| | 電話:04-23323456轉6303
E-mail: ccs@asia.edu.tw | | 電話:04-23323456轉1898
| E-mail: cai@asia.edu.tw | | 電話:04-23323456轉6301
| E-mail:tombs35@asia.edu.tw | | 電話:04-23323456轉6309
| E-mail:ting@asia.edu.tw |
---|
地址 |
---|
地址
|
研究中心 |
---|
語意生醫計算研究中心
|
語意計算是基於內容的、以類自然語言驅動的計算。語意計算連接人類意念以及可計算的內容,按照使用者的意念得到、利用和處理已經存在的內容(亦即做使用者想要的)。
|
語意生醫計算研究中心致力於運用語意計算技術,
以分析生醫資料及探討生物醫學相關問題,
目前正積極發展語意的研究內容包括:
|
語意搜尋引擎—傳統的搜尋引擎如Google及Yahoo!是以關鍵詞為主,精確性不足,語意搜尋引擎是以類自然語言為基礎,以問答的方式,快捷的、精確的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語意搜尋引擎強調與人類思維的一致性,即充分展現「意念」的概念。同時,搜尋結果並不會像普通的搜尋引擎一樣是一長串的搜索結果列表,而是使用者想要的結果。
|
語意服務引擎—網路服務(web
services)是電腦應用程式為資源共用的擴展。傳統的網路服務引擎需要使用者將一個需求分解成一系列能夠被應用程式識別的操作,而語意服務引擎允許用戶以意念透過類自然語言來驅動(例如,分析中風病人和心臟病人的基因關聯性。語意服務引擎在功能上部份類似語意搜尋引擎,但它所面對的對象是網路服務。它必須瞭解使用者的意念(問題),搜索可解決問題的服務,而且在必要時能夠組合這些服務來解決繁瑣的問題。
|
語意生醫影像處理—生醫影像是生物醫學常用來探討問題與診斷疾病的媒介,生醫影像的種類相當多,但通常是直觀而定性的,一些重要的訊息往往埋藏其中而無法直接由肉眼觀察得到,於是必須利用生物醫學影像處理技術分析,透過演算法來發掘新的訊息並賦予影像新的詮釋。主要影像處理技術包括影像分割、影像復原、影像增強、影像匹配、以及影像形態學等多種演算法,並結合機器學習、統計學與相關數學理論,輔助探索生物醫學臨床診療與相關基礎研究。結合語意計算技術,使用者將透過類自然語言更容易分析生醫影像,迅速取得想要的結果。
|
語意製藥研發—藥物設計是以分子結構為基礎,通過電腦建模進行預測,篩選或設計出小分子(通稱為配體,ligand),使之可以和藥物的標靶分子(Drug
target
molecule)相互作用,進而達到破壞或影響標靶分子生物活性作用結果的流程。藥物靶標通常是一個與特定疾病相關的代謝路徑或信號傳導中的關鍵分子,或是與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或生存相關的蛋白。模擬設計出來的配體可以藉由實際實驗測試其生物活性,配合標靶分子的結構特性計算模擬量構效關係(QSAR),此QSAR關係可以用來設計更加合適的藥物分子。語意計算可以使生物學者更加容易應用製藥研發相關工具。
|
語意系統生物學—近年來系統生物學發展越來越迅速,科學家透過生物系統個個不同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或相互作用(基因調控、蛋白質調控和代謝路徑等)研究,以不同層面的方式來解釋生物之間的關係。系統生物學主要是針對生物分子、生物細胞及生物個體進行相互影響之研究,利用物理學和數學模式方式對生物相互影響的動態模擬,讓科學家可以從一個系統的概念來研究生物相互間的關係及作用。語意系統生物學結合語意計算的慨念建立一個語意平台來幫助系統生物學家可以更快的得到動態模擬結果及數學模型
|
交通大數據研究中心
|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與亞洲大學資訊電機學院及中興大學資工系合作設立「台中市智慧交通大數據研究中心」,運用公車大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將成果提供予台中市政府作為政策規劃之參考。本中心將以智慧城市為主軸作為主要研究方向。
|
招生資訊 |
---|
校招生資訊 (請按這裡) | ||||||||||||||||||||||||||||||||||||||||
博士學程招生海報 (請按這裡) | ||||||||||||||||||||||||||||||||||||||||
http://rd.asia.edu.tw/ezfiles/50/1050/img/1985/74950414.pdf |
研究領域 |
---|
智慧醫療 |
---|
研究團隊 | 研究題目
蔡進發、朱學亭、陳玉菁、胡若梅、吳家樂、姚雅莉、詹雯玲、張培均、許承瑜、王經篤
| 以生醫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的精準癌症醫療研究
| 黃仲陵、蔡淵裕、莊政宏
| 三維建模及設計軟體開發應用於臨床精準醫療應用
| 黃仲陵、莊政宏
| 人工智慧脊椎醫學影像檢測系統開發
| 張剛鳴
| 以文本探勘法討論物理治療領域關鍵技術發展--以乾式電極為例
| 吳家樂
| 建立一套預測癌症相關蛋白流程,用於預測治療癌症的潛在藥物
| 陳榮燊
| 開發中醫養生保健App
| 陳勇國
| 高解析度的病理切片自動判讀
| 楊偉儒
| 利用大數據預測空氣汙染指數
| 沈偉誌
| Deep learning for predicting treatment response and outcome for
cancer patients using 18F-FDG PET
| 蔡志仁
| 藥用菇智慧農業
| 陳良弼
| 憂鬱症之偵測與預警
| 陳良弼
| 憂鬱症電子病歷資料分析與風險預測
| 陳瑞奇 莊政宏
| 移動平均線在資料探勘上的應用--以政府開放資料之癌症發生率為例
| 薛榮銀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lockchain for Precision Medicine
| 陳興忠、Cahya Damarjati、廖明德
| 基於機器學習方法根據患者的牙科X射線照片自動判讀齲齒程度之研究與系統設計
| 朱學亭、沈偉誌
| 應用深度學習的舌診影像分析
| |
---|
智慧製造 |
---|
研究團隊 | 研究題目
王經篤、游瑞松、潘信宏、何承遠、葉榮輝、張文鐘、連耀南
| LED 製程的改善
| 張文鐘
| IOT 傳輸規約
| 彭德保
| 背光模組鍵盤之機器視覺檢測系統研發
| 蔡志仁
| AI檢測服務應用研究: 以鑽頭、貨運業者為例
| |
---|
智慧服務- 交通大數據 |
---|
研究團隊 | 研究題目
連耀南、何承遠、潘信宏、王經篤
| 銀髮族搭乘公車之頻率與健康程度之關聯性研究
| 陳良弼
| 公車發車時間之動態優化
| 陳良弼
| 使用公車票卡資料挖掘潛在的高需求公車路線
| 蔡志仁
| 智慧路口交通視訊串流大數據
| 莊政宏
陳瑞奇
| 基於深度學習及車燈亮光辨識之車輛超車偵測系統
| |
---|
智慧學習 |
---|
研究團隊 | 研究題目
曾憲雄
| 智慧型情境式桌遊設計輔助系統之研製-以網路安全案例教學為例
| 曾憲雄
| 網路安全實務課程之適性學習歷程分析的研究與實證
| 曾憲雄、張春明、廖岳祥、陳政煥
| Book Roll Project
| |
---|
AI 在其他面向之應用 |
---|
研究團隊 | 研究題目
陳士農、陳勇國
|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Media in Government Strategy Media
Social Use in Local Government of Asian Cities
| 陸清達、沈俊宏、王玲玲
| 使用深度學習類神經網路於影片自動分類之研究
| 使用深度學習神經網路移除影像雜訊之研究 使用卷積神經網路與影像辨認技術於快速人數之計算系統 林佳漢
| A Research on Scenic Area Tourists Estim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Vehicle Type Recognition in Surveillance Images
| 楊偉儒
| 智慧投資分析系統
| 蔡志仁
| 智慧足球機器人
| 柯賢儒
| 具高計算效率與高強健性之遞迴神經網路研究與實作
| 王居尉
| 人工智慧於認知無線電的應用
| 王居尉
| Raspberry Pi 影像處理應用
| 陳興忠
| 台中市政府資訊中心107年前瞻計畫資安防護及區域聯防服務案
| 陳永欽
| 智慧型電表與IOT平台之研製與其在大數據節能管理之應用
| |
---|
跨院合作研究 |
---|
AI區塊鏈可信新聞平台
|
成員 | 陳啟英, 張建人, 唐淑美, 李東穎, 王昭能, 詹啟祥, 蔡淵裕, 陳宜惠,
陳玉菁, 許承瑜, 徐啟仁, 薛榮銀 with team of RAs, Post
Doctor, PHD and Master students, Collaboration with
University of Missouri, 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
研究內容
| AI區塊鏈可信新聞平台就像Facebook一樣的社交平台,但用集體協力信任檢查機制提供事實新聞。AI區塊鏈平台上可以創建一套News
Rooms,新聞室的所有文章都將受到AI區塊鏈平台內建立集體協力信任檢查機制的評鑑。事實檢查員和人工智能可以使用可用和可信的工具來檢測假新聞,以增加一些權重建立集體協力信任檢查機制的評鑑。 建立一個信任的新聞生態系統。
| 預期成果
| AI區塊鏈鏈可信新聞平台平台內建立集體協力信任檢查機制的評鑑。建立一個信任的新聞生態系統。
| |
---|
應用於復健之虛擬實境視覺分析
|
成員 | 陳榮燊、涂本智
內容簡介
| |
|
---|
醫健學院 「AI人工智慧神經康復科技」
|
子計畫名稱 | 合作項目 | 總計畫
| 曾憲雄副校長協助,擔任共同主持人
| 智慧專注力神經康復科技產品開發
| 張剛鳴老師擔任子計畫主持人
| |
---|
管理學院 「AI運用在管理領域之創新教學成效之研究」
|
子計畫名稱 | 合作項目 | 人工智慧視域下,金融科技教學模式轉型之預測分析
| 王昭能老師擔任子計畫共同主持人
| 運用人工智慧於專案導向教學法之教學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企業倫理與永續經營課程為例
| 王經篤老師擔任子計畫共同主持人
| |
---|
人社學院「智慧教育與智慧長照志工銀行」
|
子計畫名稱 | 合作項目 | 總計畫
| 曾憲雄副校長協助,擔任總計畫共同主持人
| 1.結合AI與物聯網,推動長照機構「華銀共融」照顧志工人力銀行評估研究
| 時文中主任、朱學亭老師擔任子計畫共同主持人
| 2.結合AI與物聯網,推動社區「青銀共融」長照志工人力銀行評估研究
| 時文中主任、朱學亭老師擔任子計畫共同主持人
| 3.結合AI與物聯網,提昇學齡前幼兒學習與情緒之研究
| 朱學亭老師擔任子計畫共同主持人
| 4.志工服務的AI 雲端平台及APP發展
| 朱學亭老師擔任子計畫主持人,時文中主任擔任子計畫共同主持人
| |
---|
AI相關研究計畫 |
---|
科技部私校特色能量計畫
|
主持人 | 計畫名稱
蔡進發校長
| 以生醫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的精準癌症醫療研究
| |
---|
科技部專題計畫
|
主持人 | 計畫名稱
黃仲陵
| 三維建模及設計軟體開發應用於臨床精準醫療應用
| 薛榮銀
| 虛實整合之區塊鏈平臺應用於臨床試驗和腦中風研究
| 薛榮銀
| AI區塊鏈可信新聞平台
| 蔡進發
| 以生醫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的精準癌症醫療研究
| 蔡進發
| 全視角智慧校務大數據應用研究計畫
| 陳永欽
| 智慧型電表與IOT平台之研製與其在大數據節能管理之應用
| 陳良弼
| 憂鬱症之偵測與預警
| 曾憲雄
| 網際網路素養科普講座-AI時代的機會與挑戰(陳士農、時文中、陳興忠協同主持)
| 曾憲雄
| 智慧型情境式桌遊設計輔助系統之研製-以網路安全案例教學為例
| 曾憲雄
| 網路安全實務課程之適性學習歷程分析的研究與實證
| 詹雯玲
| 全基因組識別piRNA及其臨床意義
| 莊政宏
| 利用影像及行車資料分析車禍發生及駕駛狀態之關係
| 陳興忠
| 採用合意協定的智能合約實現可跨平台具智慧基礎的OTT整合方案
| 蔡志仁
| 針對路口交通影帶大數據發展深度學習的辨識能力以即時預測危險指數
| 沈偉誌
| 應用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技術於產出肺癌患者影像檢查報告與電腦輔助診斷
| 陳勇國
| 創新數位醫學學習-應用人工智慧的決策樹作為醫療案例學習的評量基準之研究
| 陳永欽
| 智慧型電表與IOT平台之研製與其在大數據節能管理之應用
| 時文中
| 可記錄操作過程的拼塊式程式學習APP之研製
| |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與亞洲大學合作平台計畫
|
主持人 | 計畫名稱
陳大正
| 應用競賽技能評比系統與免疫演算法於大學申請入學之研究
| 廖岳祥
| 智慧型程式設計數位學習平台之研製評估與推廣
| 郭哲男
| 輕量化結構人工智慧輔助設計技術及鋁合金先進製程材料基因開發計畫-輕量化結構人工智慧輔助設計技術及鋁合金先進製程材料基因開發計畫
| |
---|
產學計畫
|
主持人 | 計畫名稱
張文鐘
| 物聯網平台與AI大數據關聯分析計畫
| |
---|
科技部提案 |
---|
主持人 | 計畫名稱
詹雯玲
| 運用生醫大數據探討piRNA對大型非編碼核醣核酸在癌症的機制
| 張培均
| 基於癌症基因體資料庫整合的抗癌藥物療效評估
| 胡若梅
| 腸道微生物相對糖尿病腎病之危險因子分析、分子機制研究以及中草藥物開發
| 吳家樂
| 應用多組體學的方式辨識癌症生物標記及探討癌症形成之分子機制
| 吳家樂
| 運用譜圖理論、複雜度及資訊理論於多種生物網路之研究
| 蔡進發
| 應用人工智慧技術萃取科技成癮資訊之APP系統
| 柯賢儒
| 具高強健性及高計算效率之一維及二維數位濾波器結構合成
| 謝長倭
| 以深度學習方法分析血壓脈搏受情緒干擾之影響
| 潘信宏
| 透過機器學習辨識高速公路車流影像以提前預測塞車
| 蔡淵裕
| 深度學習於三維模型多媒體安全技術之探討:特徵擷取、偽裝偵測與資訊隱藏
| 謝俊逸
| 利用AI方法改善重要度-績效分析法來探討病人安全文化:
以某地區醫院為例
| 曾憲雄
| 基於e-PBL與智慧標籤輔助運算思維學習平台
| 黃仲陵
| 利用生成對抗性網路合成腰椎CT斷層圖像
| 陳大正
| 應用強化學習架構之混合進化演算法求解混和整數問題之研究
| 何承遠
| 提升AI資料中心網路效能 —
藉由動態設定門檻值方法降低TCP Incast問題
| 沈偉誌
| 應用深度學習與遷移學習醫學影像分析於癌症患者預後預測
| 時文中
| 研製一個基於經驗學習理論與運算思維的APP用於輔助學習人工智慧方法與應用
| 朱學亭
| 長照志工服務的AI 雲端平台及APP發展研究
| 朱學亭
| 應用深度學習方法來偵測新的Alu插入子
| 陳瑞奇
| 研發改良式ARIMA演算法進行台灣癌症趨勢分析與預測
| 王經篤
| 從完整基因體序列中,生物與病毒共同DNA序列之抽取與研究
| 黃明祥
| 基於機器學習的惡意軟體檢測與分類之研究
| 薛榮銀
| 人工智慧個人化自動偵測科技成癮技術
| 陳良弼
| 基於社群媒體及電子病歷資料的疾病預測系統
| 沈俊宏
| 大空間關鍵字查詢存取機制之研究
| 陸清達
| 以深度學習神經網路決定目標像素之數位影像雜訊移除技術
| 陳勇國
| 大圖資料漸層分割與分群定位方法解決低資源高解析度影像的深度學習問題
| 陳勇國
| 智慧型精準醫學教學系統建構--以電腦斷層影像教學為例
| 呂威甫
| 資料降維人工智慧技術開發
| |
---|
亞大附醫「校院合作研究計畫」(提案) |
---|
主持人 | 計畫名稱 | 合作醫師 | 醫師所屬單位
張培均
| 基於基因體大數據之抗癌藥物療效評估
| 待協助媒合
|
| 沈偉誌
| 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於早期肺癌篩檢發現肺結節判讀
| 許正男
| 放射診斷科
| 陳興忠
| 基於機器學習方法根據患者的牙科X射線照片自動判讀齲齒程度之研究與系統設計
| 廖明德
| 牙科
| 朱學亭
| 利用AI技術建立中醫藥基因檢測平台
| 陳書怡
| 中醫科
| 謝俊逸
| 利用以類神經網絡為基礎的因果分析法來探討病人安全文化:
以中部某地區醫院為例
| 蔡肇基
| 過敏免疫風濕科
| 胡若梅
| 以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工具開發由微生物體預測糖尿病人腎病變趨勢的工具
| 林軒任
| 內科部腎臟科
| |
---|
競賽 |
---|
校外競賽
|
資工系朱學亭老師獲得Aidea平台「設備維護預測」競賽第三名
|
舉辦「人工智慧競賽研習營」三週
|
「第一屆人工智慧競賽」優勝隊伍
|
教育部 AI Cup 熱身賽
|
報名比賽隊伍共435人/ 327組,亞大隊名次—28, 29, 30名。
|
校內競賽
|
競賽名稱 | 競賽介紹 | 時間
機器人創客體驗營及競賽
| 了解機器人結構與現今自動化系統的應用,透過Arduino
作為機器人控制核心,搭配藍牙等無線通訊的概念,並結合 App
Inventor 製作出智慧型機器人系統。
| 107年10月23 至 10月24日
| |
---|
活動 |
---|
Emerging Media Technology and Data Visualization | 107/12/17
International Forum of AI Technology on Medical Applications
| 107/12/12
| 開設國際暑期交換學生AI專班
| 107/07/03-07/13
| AI Tutorial workshop
| AI 技術交流會議
| 107/07/02
| |
---|
AI體驗坊 |
---|
智慧家居
|
陪伴/接待機器人
|
無人工廠
|
使用十台樂高EV3可程式教學套組組裝自動化生產線及樂高積載車
|
無人機
|
資工系蔡志仁老師指導的AI無人機作品在上海參賽獲亞軍
|
App 及語音控制 無人車
|
智慧復健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