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標 |
---|
發展簡便的3D照片影片 製作與觀賞技術 縮短拍攝與觀賞之週期 |
---|
3D 定義 |
---|
五花八門的3D定義,令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
|
3D - 平面 (x,y) +深度 (z)
|
3D視覺能力 -- 除了能感知平面影像外,還能感知深度(距離)
|
深度感知 |
---|
世界本是三維世界,人類及動物如何感知 3D 的世界?
|
人類利用雙眼獲得外界影像,類似兩部照相機,再利用雙眼影像之差異測量距離
|
視網膜上的影像,人類無法分辨其來源,因此可被欺騙
|
馬的雙眼長在頭的兩側,能感知 3D 的世界嗎?
|
生理與心理3D視覺 |
---|
人類的3D視覺能力依賴 生理 及 心理 功能
|
![]() |
|
生理立體視覺 |
---|
利用生理立體視覺能力感知外界實物
|
人類雙眼視網膜上捕捉到 3D實物 的影像傳到腦中, 而腦中經由運算得到眼睛與 實物 間的距離 |
---|
人工 3D 立體視覺
|
人類利用生理立體視覺能力觀看3D照片獲得立體視覺
|
人類雙眼視網膜上捕捉到 3D照片 的影像傳到腦中, 而腦中經由運算得到眼睛與 虛擬實物 間的距離 |
---|
人工 3D 立體視覺獲得的 深度感覺並非真正的深度,而是眼睛與 虛擬實物 間的距離
|
虛擬世界中各物件之間的相對深度 不會改變 (如果3D照片是正常的拍攝)
|
如果拍攝不正常,各物件之間的相對深度可能會改變
|
3D History |
---|
雙眼視差 (binocular parallax)
|
大概在西元前 400 年左右,西臘的毆基里德 (euclid)
首先發現,人類之所以能洞察立體空間,
主要是因左右眼所看到的景物不同而產生。
這個現象如今通稱為雙眼視差 (binocular parallax)。
|
立體体照相的起源
|
英國 Wheatstone 爵士于 1838 年發明了立體鏡(stereoscope)。
先模擬兩眼利用相機拍攝兩張具有視差的左右兩張照片,再用立體鏡觀賞。
|
立體鏡是由兩面彼此垂直的鏡子所組成,
左右照片放置在照片的夾具上,使用者將照片調整至適當位置即可看到立體影像。
|
1849 年, David Brewster
以凸透鏡取代立體鏡中的鏡子,發明了改良型的立體鏡。
|
![]() |
![]() |
---|
3D vs 2D |
---|
3D能展現臨場感
|
3D能展現被攝物之立體結構,提升可辨認度
|
2D 攝影中表現被攝物的層次感的方法:
|
3D 攝影使用簡單相機及技術即可達到相同目的
|
3D vs 2D |
---|
2D garbage could be 3D treasure |
---|
廟宇的屋頂常有繁複的裝飾 在2D 照片中前後相疊,
相當難以分辨,但3D照片中則很清楚的前後分離。
|
松山慈祐宮古廟龍柱上的先民生活石雕
|
Vienna St. Stephans' Cathedral 外牆石雕
|
朱銘太極雕塑
|
傳統3D 市場 |
---|
Viewmaster
|
數位時代的 3D 市場 |
---|
3D VR Glasses (A digital Viewmaster)
|
![]() |
![]() |
![]() |
---|
3D 顯示設備
|
| ||||
---|---|---|---|---|
|
3D 市場問題 |
---|
3D 市場 (設備及內容) 現存問題
|
從傳統走向數位時代,
為何3D 市場沒有如同數位照相機般呈現爆炸性成長?
|
3D 內容的產生極度困難
|
3D 電影製作成本高昂
|
個人拍攝3D照片不易
|
內容生產方式 |
---|
Geographic Model (3D Graphic)
|
|
3D Photography
|
Photography Approach |
---|
Photography Approach |
---|
3D攝影之現存問題 |
---|
現有3D攝影的基本問題 -- 易學難精
|
3D 立體照片之拍攝 |
---|
用相機模擬兩眼, 從左右兩個視角各拍一張照片 被攝物與兩眼夾角約 5-12 度 baseline 約為 被攝物距離之 1/30 |
---|
3D 攝影設備 |
---|
現有中低階的3D攝影機或3D手機
|
![]() |
![]() |
![]() |
![]() |
![]() |
DIY 3D
|
單相機自左右各拍一張
|
雙相機
|
|
|
|
|
DIY 3D 之好處與問題 |
---|
Goodness
|
可以突破 3D 相機之限制, 製作高品質的 3D 照片 (sterogram)
|
Issues
|
3D 構圖 |
---|
3D 攝影之構圖技巧與 2D 迥異,須大量練習
|
拍攝與觀賞的週期太長,導致拍攝技巧累積不易,學習不易,無法快速提升 3D 攝影能力
|
3D 構圖之目標
|
!! 僅有簡單教材,沒有專業級的3D攝影教材 !!
|
!! 累積拍攝經驗太難 !!
|
3D 立體照片之觀賞 |
---|
3D 立體照片之觀賞 |
---|
人類3D視覺原理 (假說) |
---|
Focus | Fusion
| ![]() | ![]() |
---|
Fusion (融合) |
---|
Focus and Fusion Coupling
|
![]() |
|
若因 Coupling異常,Fusion失敗,則兩個影像無法重合,則看到重影
|
欺騙大腦的3D視覺 |
---|
3D Photography 須欺騙大腦的生理3D視覺
|
大腦視覺根據眼睛所捕捉的影像產生視覺
若兩個影像在視網膜中無差異,便認為相同
|
3D Photography 利用此特性欺騙大腦
|
觀賞3D照片之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左右分離 |
---|
左右分離的3D觀賞方式 |
---|
Color Filter |
---|
|
| ||||
---|---|---|---|---|---|
|
|
![]() |
![]() |
---|
光柵 |
---|
Side-by-Side Layout 的 3D 觀賞方式 |
---|
Side-by-Side Layout 的 3D 觀賞方式 |
---|
離焦融合 與 裸眼3D |
---|
裸眼觀賞3D照片需對抗自律神經強行 Decoupling focus and fusion
直到左右兩張照片在perception plane 上接近重疊,
此時自律神經被騙, 接手做 Fusion 產生 depth
perception
|
離焦融合的最大寬度因人而異
|
Stereoscope 可彎曲影像傳到眼睛的路徑,
降低 離焦融合的寬度
|
Stereoscope |
---|
![]() | ![]() |
![]() | ![]() |
3D Book |
---|
DIY 3D Photography |
---|
DIY 3D Photography |
---|
一條龍的工作流程 |
---|
1. 以 單相機 或 DIY 3D 相機拍攝大量 3D 照片
|
2. 以適當軟體進行後製作及去蕪存菁
|
3. 以裸眼或 Previewer 檢視成果
|
4. Format Conversion
|
5. 將最後成果移至 3D Monitor/Tablet/3D手機
|
Previewer 攸關後製工作效率 !!
|
需求 |
---|
1. 能搭配任何數位相機的3D雲台
|
2. 方便的後處理軟體 (互動式及批次方式)
|
3. 能迅速方便的觀賞3D照片 -- 裸眼 or Previewer
|
醉眼式裸眼觀賞3D照片 |
---|
百餘年前即已經發現裸視3D觀賞技巧
|
0. 將照片左右並排
|
1. 將眼睛焦點放在圖畫的後面,
讓水波清楚的成像在後面約5公分,
此時螢幕上的圖像在眼中會因失焦而分離成兩個影像,
就像酒醉時,將一個影像看成兩個影像。
|
![]() |
![]() |
2. 此時,所觀賞的物體在兩眼中呈現多重影像。
|
3. 設法微調兩眼焦距使得雙眼看成三張影像
此時中間兩張的影像重疊影像,
設法在腦中形成3D影像,
|
|
練習 |
---|
![]() | ![]() |
Fri Sep 9 21:34:07 CST 2016
&npsb;
Fri Sep 9 21:34:08 CST 2016
Fri Sep 9 21:34:09 CST 2016
Fri Sep 9 21:34:09 CST 2016
Fri Sep 9 21:34:09 CST 2016
Fri Sep 9 21:34:09 CST 2016
Fri Sep 9 21:34:09 CST 2016
Fri Sep 9 21:34:09 CST 2016
Fri Sep 9 21:34:09 CST 2016
Fri Sep 9 21:34:09 CST 2016
Fri Sep 9 21:34:09 CST 2016
Fri Sep 9 21:34:09 CST 2016
Fri Sep 9 21:34:10 CST 2016
Random Dot Stereogram
醫療上的應用
文化藝術品的數位典藏
精雕細琢與複雜結構的典藏品
運用特寫3D 表現
擴充博物館能量
Dynamic 3D
無解的生理問題
Fri Sep 9 21:34:08 CST 2016
Summary
Capture the Beauty of the World
Present to the People
飛機軍艦
中正紀念堂
台北麗正門
林家花園
古蹟
老街
老建築
廟宇 廟宇
恐龍
博物館
動物園
仙人掌
其他
桃園
Research Topics
Fri Sep 9 21:34:10 CST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