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


Internet Figure
Internet產業發展概況
我國Internet使用者趨勢
Internet的歷史
相關組織
Internet的技術發展
WWW 技術
Internet Access Today
New Internet Access technology
Intranet

Internet Figure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連耀南 lien@cherry.cs.nccu.edu.tw  figure.htm,  Wed Oct 24 12:32:44 CST 2001
Internet產業發展概況

☉ User Population

  • Internet目前已與140多個國家、 12萬個網路連線, 形成豐沛的資訊資源網
  • 全球有5千多萬個用戶, 且平均每月增加95萬個用戶, 每年以50%的速率成長。
  • 國內目前的使用者已達100萬。

☉ Internet廠商業務介紹

  • 幾乎所有業者均是近兩年才進入Internet領域, 其中69%廠商於民國84年才加入
  • 雖然Internet業務極為蓬勃, 但由於競爭業者頗多, 低價競爭之現象也十分明顯
  • 首頁 (Home Page) 建置之業務,不論其建置內容及 格式如何,業者之叫價從過去之每頁3000-5000元, 降至960元一頁也有業者承接,
  • 在提供Internet業務之廠商中,主要以顧問服務 之業者為最多, 超過20家, 顧問服務業者多以提供 Home Page及Internet server之建置業務為主,
  • 加值網路服務業者以提供專線或撥接線路 供使用者連上Internet查詢資料,
    • 而從事此項業務之業者所提供之服務 並非以Internet服務為主。
  • ─ 國內Internet業者發展狀況

    服務項目
    84年10月
    廠商家數
    佔整體
    之比例
    85年1月
    廠商家數
    成長率
    服  務  內  容
    加值網路服務
    13
    45%
    20
    54%
    以撥接、數據專線式連接
    軟體產品
    12
    41%
    14
    17%
    以server產品為主, 計10種, 整合性產品僅4種
    顧問服務
    21
    72%
    38
    81%
    國外顧問經驗較豐富, 國內顧問平均僅兩年經驗
    教育訓練
    10
    34%
    15
    50%
    以觀念推廣為主, 少數廠商提供實際製作課程
    出版品
    3
    11%
    3
    0%
    以觀念宣導及操作、 應用實務出版品為主
    整體
    29
    100%
    54
    86%
    提供Internet上的服務業者急遽成長, 3個月內成長近1倍
                資料來源:資策會推廣處
    • 以Internet業務來看, 使用者多無行業別之區分, 僅顧問服務一項較有行業之差異
    • 其中以金融業為最多,佔8家, 服務業中除流通業外,尚有貿易業;
    • 製造業中則以資訊電子業之應用為最多 共有6家;
    • 為政府單位之提供服務之業者與 資訊電子業相同均為6家,
    • 由於Internet可應用範圍極廣, 廠商提供服務之範圍也十分廣泛

    ☉ Internet服務與產品

  • ─ 廠商所提供之服務可分為

    加值網路服務 軟體產品 顧問諮詢 教育訓練 出版品
  • ─ 加值網路服務

    • 目前提供Internet加值網路服務業務 之業者共有14家,
    • 交通部數據所、資策會網路事業群 提供全省直接連上國際網路
    • 部份業者如:中華電腦中心、美商蘋果電腦及 台灣電訊網路服務公司, 因較早踏入加值網路服務之業務, 故可提供使用者連線至國際。
    • 其餘業者所提供之服務則有地區限制
    • 線路銜接方式,
      • 中華電腦中心、美商蘋果電腦、 穩卯電腦多媒體公司 僅提供撥接式聯接
      • 廣藝多媒體公司僅提供數據專線式銜接
      • 其餘業者均可提供兩種銜接方式。
      • 可提供ISDN及ATM者
        • HiNet ,SEEDNET 及 台灣電訊網路服務公司
      • 可提供ATM者
        • HiNet 及 SEEDNET
    • Charge
      • 現階段業者收費方式多以月費計算,
      • 美商蘋果公司採小時計算
      • SEEDNET 採定率式及定額式,
        • 定率式每月最低收費170元, 平均每分鐘僅需花費0.4元,
        • 定額式則以小時數計算,以1000元來看, 可使用45小時, 超過1000元則依其使用時數可獲贈數小時。
        • 其餘業者由於使用者較少, 且透過HiNet連線, 故收費均較高, 一般收費400元,但精粹網路公司、冠輝國際公司等收費為750元及600元。
  • ─ Internet顧問服務

    • 從事顧問服務之業者似乎佔Internet業者之大半, 共有21家廠商,
    • 國外顧問之經驗較久,如:
      • 四通資訊為6年,而精粹網路則為8年,
    • 國內顧問則多為2年左右之經驗,
      • 少數業者如:資策會及穩卯電腦 則有4-5年經驗之顧問。
    • 以Internet之應用來說,並無行業之差異性, 不過應用之快慢則仍有差別,
    • 顧問服務業務目前仍以金融業為最多, 其次為政府單位,
    • 研考會之便民服務業務, 也已上網提供服務
    • 省市政府亦積極推動,
  • ─ 其他業務

    • 在教育訓練方面,
      • 廠商仍多以觀念之推廣、功能服務之介紹、 應用實習等為主,
      • 少數廠商會提供HTML語法及實際製作之練習。
      • 少數廠商如:集大通資訊、精業公司等, 針對各行業規劃模擬作業或建置訓練

    ☉ Internet業務經營難題

  • ─ 經營Internet業務之廠商, 大多認為線路費用過高, 佔81%

  • ─ 其次為通信、電信網路開放程度不夠,

    • 由於國內電信法規尚未完全開放, 目前Internet連線系統多經過中華電信之線路, 電信局經營HiNet為不公平競爭。
    • 中華電信通信線路品質不佳,造成業者提供服務時之困擾;
  • ─ 而商業應用不普及, Internet之相關法律不明確, 造成Internet之推廣問題。

  • ─ 企業界對於使用Internet之意願並不高

    • 企業應用Internet之原因,
      • 多數為可快速蒐集資訊,
      • 其次為企業認為應用Internet可節省通訊成本。
      • 企業引進Internet的意願並未受企業之規模或 電腦化時間之長短而影響。

    ☉ Internet 之推廣

  • ─ 有計畫的從教育市場進行推廣,可培養Internet應用人口。

  • ─ 加強日常生活中可應用的範圍,提供多元化服務

  • ─ 主動推廣Internet在商業上之應用,

  • ─ 訂定相關法令規章

    • 業者在提供服務時,若無法令之支持,將造成困擾。 以目前法令規章不明確,引用 Internet 資料是否 會觸犯法令,使用者及業者均無法判定,使得資料 之引用造成困擾,因此明確之應用法令及業者所須 瞭解之法令規章, 應及時定訂。
  • ─ Internet業務經營難題

                                                                                   單位:家數
            經營難題
            A. 線路費用過高
            B. 應用Internet之相關法律問題不明確
            C. 企業界基於企業型態、規模之故,使用Internet意願不高
            D. 缺乏成功案例,造成使用者應用意願不高
            E. 通信線路品質不佳
            F. 通訊、電信開放程度不夠
            G. Internet應用收費標準不明確
            H. 商業應用較不普及
            I. 其他
    
                    資料來源:資策會推廣處

    ☉ 業者未來可發展方向

  • ─ 整合性的線上服務 (On-line Service)

      • 如American Online或Prodigy
    • Conternt的取得與管理,以及如何收費可能是一個問題。
    • 初期不妨考慮偏重在產業別的垂直應用上;
    • 若是以水平市場為訴求目標,現階段要獲利恐非易事。
  • ─ 資訊服務勝過製造資訊

    • 資訊篩選,
      • 如針對使用者的興趣主題挑選資料
      • Internet上已有這樣的服務出現,
      • HP公司內部也自行提供這類的服務,
        • 可設定主題,並決定每天要接收的資料篇數
    • 資料過濾,
      • 如剔除網路上的色情與暴力等資料

    ☉ 小結

  • ─ Internet成長與變化相當快,未來發展難以預測。

  • ─ 以供給面來看,市場巨大無比

  • ─ 相關的上下游產業也正逐漸形成之中

    • Internet變化之快,未來將如何發展令人難以預期, 隨著時間的演進,新應用將不斷產生,而技術上仍有 標準化、安全性及頻寬等等問題有待突破,但是利用 Internet提供整合多媒體技術及傳統之傳輸工具, 從事新的應用(如:線上廣告、交易、調查及如何快速 獲得資訊增加企業競爭優勢等),使企業利用Internet 創造出多元化的服務,提供Internet服務之業者, 若能掌握整合技術,提供創新應用,不僅可提高使用者 之競爭優勢,亦可為公司創造商機。

    本頁資料取材自八十五年資訊工業年鑑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連耀南 lien@cherry.cs.nccu.edu.tw  overview.htm,  Wed Oct 24 12:32:49 CST 2001
    我國Internet使用者趨勢

    ☉ 我國Internet使用者基本資料分析

  • ─ 年齡層分析

    我國Internet使用者年齡層分佈
    • 年齡層集中在21-30歲(佔57%)
    • 較去年有向下及向上延伸的趨勢
    • 大量文宣與推廣活動, 已有效提昇國人對 網際網路之認知及興趣。
    • 目前Internet使用者是屬於年輕一代的族
    • Internet的使用者學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國內約有35萬的用戶
    • 85%的學生在畢業後願意付費繼續使用 Internet
  • ─ 性別分析

    • 男性的天下(佔了87%)
    • 女性有47%的比例是近半年內開始接觸Internet,
    • 未來女性在網路應用上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 電腦的使用介面或應用愈來愈人性化,愈來愈多的女性願意嘗試使用
  • ─ 教育背景及收入分析

    • 教育程度集中在大專程度佔了69%;
    • 經濟條件
    • 27.2%目前無收入
      • 從月薪2萬5千元到5萬元以上的分佈則相當平均
    Internet使用者教育背景及收入分析
    教育程度
    比例
    月薪
    比例
    高中職
    16.6%
    2萬以下
    7.2%
    專科
    34.4%
    2-2.5萬
    7.2%
    大學
    35.2%
    2.5-3萬
    13.5%
    碩士
    12.1%
    3-4萬
    17.1%
    博士
    0.4%
    4-5萬
    12.2%
    其他
    1.3%
    5萬以上
    15.5%
    目前尚未有收入
    27.2%
    合計
    100%
    合計
    100%

    ☉ Internet應用分析

  • ─ 開始接觸Internet的時間

    • 73%的用戶為近一年內開始使用網際網路
      • 其中非技術人員佔39%,超過資訊技術人員的比例(32%)
      • 較去年有超過50%的成長
    • 網際網路用戶有急速的成長趨勢
    • 使用族群已不限定在資訊技術人員, 已具有普遍化的趨勢
    工作性質是否屬於資訊技術人員
  • ─ 平均每週使用時數

    平均每週使用Internet時間
    • 5-10小時之間者約佔了37%為最多,
    • 5小時以下者 20%
    • 超過35小時以上者3%
    • 42%的Internet使用者在使用Internet後 每天減少看電視及報章之時間平均在1小時或以上
      • 結果與國外研究相似,
      • Internet作為一個新興傳播媒體的角色將更為明確,
      • 將帶動愈來愈多的廣告資源轉投入於Internet, 而造成媒體資源重分配的效應
  • ─ 使用Internet目的

    使用Internet主要目的
    • 娛樂 (42%), 日本 (53%)
    • 工作 (佔32%), 日本 (37%)
  • ─ 使用地點

    使用者最常連上Internet的地點
    • 以家裡為主(72%),其次是公司(19%)與學校(8%)
    • 與日本有極大的差異, 推測可能的因素有:
      • 我國企業用戶上網比例相較於日本仍低
      • 另一方面上WWW通常較花時間,故公司員工及 老板雙方除業務需要外,多不希望於上班時間 瀏覽WWW,員工寧可回家再看。
    • 學校資源不足,大多數學生仍是在家裡使用 Internet
  • ─ Internet連線方式

    • 因使用地點以家裡為主,連線的方式自是以撥接為主
  • ─ 使用Internet最常遭遇的困擾

    使用Internet時最常遭遇的問題
    • 網路塞車(61%)、連線困難(46%)、
      • 網路塞車係由於用戶從年初至今有急劇的成長(5倍), 而通信基礎建設跟不上
    • 資料太雜,取得不易(35% )
    • 通訊安全及隱私的顧慮

    ☉ 電子購物行為分析

    • 13%之用戶曾經利用網路購物,
  • ─ 使用者利用網路購物的原因有:

    • 新鮮、好奇,嘗試性的購買
    • 購買之物品國內其他管道不易找到
    • 電子購物之站台多提供物品搜尋的功能, 可以很快且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物品, 節省購買的時間
    • 電子購物常提供特別的優惠折扣
  • ─ 選購的物品金額

    • 多為2,000元以下的產品居多(佔57%),
  • ─ 產品特性

    • 其品質不會因購買地點不同而有所差異之定型化產品(如書籍、唱片等)
    電子購物項目分析

  • 本頁資料取材自八十五年資訊工業年鑑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連耀南 lien@cherry.cs.nccu.edu.tw  user.htm,  Wed Oct 24 12:32:52 CST 2001
    Internet的歷史

    ☉ 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 Internet上的技術文件,多是以 RFC 的格式存在
    • 在 RFC 上,會註明文件的有效日期(過期即失效)
      • Internet技術變化迅速,競爭激烈
    • RFC-001 (1969年4月7日) 到 RFC-1998 (1996年9月), 橫跨了近2000件文件, 是最重要的Internet技術發展資料
      • http://www.cis.ohio-state.edu/htbin/rfc/rfc-index.html

    ☉ Organizations

    • Internet自1995年4月,脫離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管轄
    • 主要行政、策略及技術上的管理工作,均由 網際網路學會 (Internet Society) 接手。
    • 而技術上之發展及標準之制訂,則由網際網路工程特別小組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 負責不同領域技術的實際發展
    • 網際網路工程管制小組 (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 負責技術的管理和標準化過程;
    • 網際網路結構理事會 (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則對整體的網際網路結構及通信協定 (Protocol) 的影響加以整體考量,而對網際網路學會提出報告。
    • 其間的關係,詳細的列在RFC-1602上。
    • 網際網路是一個管制非常少的網路,任何網路只要有閘門 (Gateway) 相通,並且資料依TCP/IP模式通行,即成為Internet的一部分
    • 曾併入其他的網路
      • Theoynet(由Univ. of Wisconsin發展,給科學研究者使用);
      • CSnet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給電腦科學使用者使用, 由NSF支持)
      • Bitnet(由紐約市立大學發展, 以Listserv著名)
      • FidoNet(由Tom Jennings發展,以BBS為主)
      • NSFNet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etwork: 聯結5個超級電腦中心, 由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

    ☉ 簡史

  • ─ 誕生

    • Internet之父-Vinton Cerf的說法:「 自1983年,要求所有連上ARPANET的電腦,都遵循由閘門 (Gateway) (後來稱為路由器 (Router)) 來交換訊息,並遵循TCP/IP通訊協定後,Internet就誕生了。」
  • ─ 第一期 孕育期

    • 自1968年美國國防部展開ARPANET計畫到1983年Internet誕生
    • 是要證明和實現無交換主控中心的網路的可行性
    • 主要的成果
      • 分封 (Packet Switching) 技術
      • 區域網路 (Local Area Network) 技術
      • 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 ─ 第二期自1983年起,

    • 以UNIX、TCP/IP為核心的系統逐漸在各校園中建立,
    •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設立的5個超級電腦中心也以快速主幹線 (Backbone) 相聯結
    • 主要的成果
    Client-Server Telnet FTP E-mail
    UseNet Chat Gopher
  • ─ 第三期約從1993年起,

    • 視窗版的 WWW 瀏覽器出現,
      • 伊利諾大學國家電腦應用中心,推出Mosaic
    • 將網路的應用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 本期的技術在於發展網路上各種不同的 新媒介,新的互動方式
      • 全球資訊網 (WWW) 相關技術
      • 超文字外加語言 (HTML)
      • 超文字傳輸通信協定 (HTTP)
      • 網路資源統一指標 (URL)
      • 表格 (FORM) ,共同閘門介面 (CGI) 和資料庫介面
      • 密碼與保密技術
      • 虛擬實境模型語言 (VRML) 與3D技術
      • 爪哇語言 (Java) 與互動技術
      • 網路資源自動蒐集器 (Robot) 和搜尋引擎 (Search Engine)
      • 崁入技術 (Plugin) 和新平台的發展
      • 人工智慧和軟體代理器 (Software Agent)
      • 寬頻網路 (BroadBand Network) 及其應用

    本頁資料取材自八十五年資訊工業年鑑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連耀南 lien@cherry.cs.nccu.edu.tw  evolv.htm,  Wed Oct 24 12:32:55 CST 2001
    相關組織

    ☉ Before 4/95

  • ─ NSFNet Backbone

  • ─ Reginal Access Providers

  • ─ Local Access Providers

    ☉ After 4/95

  • ─ vBNS

    • very high speed Backbone Network Service
    • Netork Access Providers
      • PacBell Ameritech, Sprint, MFS
  • ─ NAP

    • NSP Network Seervice Providers
      • UUNET, Netcom, PSI, BBN.ATT, ... etc.
  • ─ Local Access Providers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連耀南 lien@cherry.cs.nccu.edu.tw  org.htm,  Wed Oct 24 12:32:57 CST 2001
    Internet的技術發展

    ☉ 分封交換技術

    • 分封網路技術就是將一個長的資料, 切割成多個小段的資料,再加以傳輸。 這是以相對傳統的電路交換 (Circuit Switching) 發展出來的。
    • 為達到分段傳送,而且在接收端可以再組合起來, 每一小段資料,必須包括:目的地、資料的序列值 和資料本身。
    • CCITT的X.25標準,而廣為世界各國電信單位所採用。
  • ─ 優點

    • 可以使用共同線路, 提高使用效率
    • 每一小段獨立, 可以依交通狀況走不同的線路
    • 發生傳輸錯誤, 只要將錯誤的那一段重送 ,而不必整個資料重送
    • 分成小段, 易於壓縮 (Compression) 加密 (Encryption)

    ☉ 區域網路

  • ─ 最早是Ethernet, 後來成為ANSI/IEEE標準802.3,

  • ─ 802.4-Token Bus、

  • ─ 802.5-Token Ring、

  • ─ 802.6-都會網路 (MAN)

  • ─ 802.11-無線網路。

      • http://stdsbbs.ieee.org/products/catalog/802info.html

    ☉ TCP/IP

  • ─ TCP/IP包括了ISO的傳輸層和網路層。

  • ─ 網路層 (IP) 之功能

    • 利用一套定址方式,使分封資料能在網路上傳送
    • 32位元,×××.×××.×××.×××
    • 包括網路位置及電腦位置
    • 地址之分配由網路資訊中心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負責。
    • 此分配由網路之大小分成A, B, C, D四個等級
      • 等級愈高所能分配到本地使用的地址就愈多。
      • A級多年來就不分配了;
      • 台灣大概分配數個B級;
      • D級是給多點播放主幹線用的, 是近來正在實驗中的技術
    TCP/IP 在 ISO Layer 下之結構
    網路定址的4個等級
  • ─ 傳輸層 (TCP) 之功能

    • 建立兩點之間的聯繫,並保證資料傳輸的完整
    • 不同的服務功能以埠 (Port) 有16位元加以區分, 如21-FTP、23-TELNET、25-SMTP、37-TIME、 49-LOGIN,53-DOMAIN,79-FINGER, 110-POP3,111-RCP,156-SQLSRV,161-SNMP, 80-WWW等事先設定的埠值,也有埠值由使用時設定。
    • 提供聯繫的建立,資料傳輸及聯繫結束的程序。
    • 資料傳輸的資料順序和資料正確的檢查。
    • 資料延遲的處理。
  • ─ 在傳輸層中,如果某些服務或應用,並不需要 建立事先的聯繫,(如NFS、TFTP等),則可 採用簡化的使用者資料電報通信協定 (UDP) 。

    • 詳情請看"TCP/IP -Illustrated, Vol.1-The Protocols" by Richard Stevens (Addison-Wesley) 1994
    • ITEF在1995年9月推出下一代的Internet Protocol的標準草案"http:// playground.sun.com/pub/ipng/html/ipng-main.html"。

    ☉ 寬頻網路

  • ─ 未來的高速網路,以非同步傳輸模式 (ATM:Asynchonous Transfer Mode) 為技術核心, 以即時的傳送聲音、影像。最熱門的應用即隨選視訊 (VOD:Video On Demand) 。ATM資料請看RFC-1483, RFC-1577, RFC-1626,RFC-1680,RFC-1695,RFC-1735,RFC-1754。

    ☉ 主從架構的建立

    ☉ 遠端簽入 (Telnet)

  • ─ 由遠方簽入以提供虛擬終端機

    ☉ 檔案傳輸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 ─ 主要提供檔案在兩電腦間傳輸。

    • 用了TCP的2個通道。
      • 埠20用來傳送資料,埠21用來傳送指令
    • 用戶端ftp,伺服器端ftpd
    • Anonymous 簽入,資料之取得不需有註冊之手續
    • Archive

    ☉ 簡單信件傳輸通信協定

  • ─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 郵件傳輸代理 (MTA:Mail Transfer Agent) ,
      • 負責郵件在網路上之傳輸。
    • 使用者代理 (UA:User Agent) ,
      • 負責使用者的信件發送。
    • RFC821 "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和RFC822 " Standard for the format of ARPA Internet text message"
  • ─ MIME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 RFC1521 : 使電子郵件可以傳送多媒體文件
  • ─ POP (Post Office Protocol)

    • RFC-1725郵局通信協定
      • 因SMTP的服務,必須24小時在網路等待郵件的到達, 這對一些PC或Mac的使用者或無法常年直接連接 在網路上的人而言 ,十分不方便。 POP伺服器主要在收信,加以儲存,以備使用者 連上網路後拿取信件。

    ☉ NNTP 網路討論群傳輸通信協定

    • (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
    • 討論群是由一群主題確定的電子郵件系統所構成。
    • 1996年9月底討論群(在台灣看到的)已超過1萬5千個。
    • 這些討論群由階層式結構組成。
    biz comp soc sci rec
    商業 電腦 社會科學 科學 休閒
    • 因為種類多,且網路上的熱心人士也多, 已成為有同類興趣人士交換資料的重要處所。
    • 每一群中,多會有人將相關問題及解答, 作成常問問題解答 (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 成為新進者最好的入門指引。

    ☉ IRC 網路接力對話

    • (Internet Relay Chat)
    • IRC提供網路上即時的對話(雖然對話是以文字的型態實現)
    • IRC是一個標準的主從架構系統。
    • 每一個使用者必需簽入一個伺服系統。 再選擇某一通道,才能與此通道中的人對話。

    ☉ Gopher 小田鼠系統

    • 出現在1990年以後, 由明尼蘇達大學發展出來。
    • 整合網路上的各種資源,以目錄 (Menu) 的方式呈現
    • 比WWW早一年出現,成長期太短, 在WWW強大優勢的競爭之下, 小田鼠的製造及使用均停止成長。

    ☉ 全球資訊網 (World Wide Web)

      • 由牛津大學的研究生Tim Berners-Lee在 瑞士日內瓦的歐洲基本粒子物理實驗室發展出來 而後由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國家高速電腦應用中心 的大學生Marc Andreeseen所發揚光大的。
    • 在1995年4月WWW的資料流通, 已超過FTP而成為網路上最大的應用類別
    • 而且隨著WWW伺服器及WWW使用者的高速成長。 已經形成以WWW應用為核心的新網路時代來臨。

    本頁資料取材自八十五年資訊工業年鑑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連耀南 lien@cherry.cs.nccu.edu.tw  tech.htm,  Wed Oct 24 12:33:00 CST 2001
    WWW 技術

    ☉ URL 網路資源統一指標

  • ─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網路資源統一指標結構圖
  • ─ 其通信協定包括:

    http gopher ftp mailto
    news telnet wais file

    ☉ HTTP 超文字傳輸通信協定

    •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規範 WWW 的用戶端與伺服器的溝通法則,
    • HTTP利用8位元字元來溝通。
    • 其連繫分成4個階段:
    開始連繫 用戶端以指定的領域 和埠(未指定時是80)來連繫
    送出要求 要求分成兩部分 :方法和資料兩部分。 方法有兩種:GET,POST
    獲得反應 反應分成兩部分: 狀態、資料規格和資料
    結束連繫

    ☉ 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 ─ 用來定義文件的呈現方式

  • ─ 特點:

    • 它是外加的,不影響原始文件本身。
    • 提供多媒體的文件呈現, 圖形和聲音檔,動畫,音樂和3D的立體圖
    • 提供文件與文件的連結 (Link)
      • 此觀念追溯自1960年代 「大西洋 (Atlantic) 雜誌」 上Vannevar Bush 的文章 「如同我們可以想像 (As We May Think)」

    ☉ Form and CGI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 ─ 提供使用者端和伺服器端的雙向通訊。

    • 使伺服器端可以提供、調查、註冊、預約等等服務
    • 表格主要用來輸入資料。
    • CGI 是放在伺服器上的程式,可應需求而寫,

    ☉ 密碼與保密技術

    • 網路正走向商業化的應用,如何保障交易的安全與 正確及交易的隱私,是網路商業普遍化的前題。 故以保密技術建立網路安全性,是網路上最熱門的技術。
  • ─ 公開金匙(Public Key)密碼系統,

    • 以RSA技術最有名,實用性也最高。
    • http://www.rsa.com/
  • ─ 在 WWW 層次上,

    • Secure Web 技術 (Terisa公司) 最佔優勢
      • Component: Secure HTTP (SHTTP): Enterprise Integration technologies
      • Component: Secure Socket Layer (SSL): Netscape
      • http://www.terisa.com/pr/sept.html
  • ─ 現在的課題

    • 如何結合保密技術與現行的付款系統

    ☉ VRML 虛擬實境模型語言

  • ─ 用以建構 WWW 上的三維空間。

    • 在1994年由Tim Berners-Lee 和 Dave Raggert構思開始。
    • 由SGI公司的Open Inventor ASCII File Format 和網路支援指令,構成VRML的基礎。
      • http://www.vrml.org/

    ☉ Java

  • ─ Sun Microsystems 的 James Gosling 於1991年發展出來

    • 提供了在 WWW 上的動畫和交互作用的能力
    • Java的可執行檔可以在網路上傳送,並由瀏覽器加以執行
    Java的作用
    • 原來的目標是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 而且能在各種不同的硬體平台上執行。
    • 1995年12月, 有28個重要的電腦公司 共同取得Java的授權,
  • ─ 兩個發展重點,

    • Compiler: 以昇陽為首
    • Interpreter: 以網景為首 (JavaScript)
    • Java: http://java.sun.com/
    • Java Script: http://www.netscape.com/
    • Demo程式: http://www.gamelan.com
    • Java發展工具箱: http://java.sun.com/products/JDK/index.html

    ☉ Search Engine

    ☉ 嵌入技術與新平台的發展

    ☉ Software Agent or Intelligent Agent

  • ─ 用智慧性軟體取代人的工作

    • Robot 用來自動在網路上找資料
    • 這類發展尚在研發階段
    • http://retriever.cs.umbc.edu/agents/

    本頁資料取材自八十五年資訊工業年鑑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連耀南 lien@cherry.cs.nccu.edu.tw  wwwtech.htm,  Wed Oct 24 12:33:03 CST 2001
    Internet Access Today

    ☉ Problems Todays

    • groth of ISDN Dial-up Ports Cannot Meet Demand
    • Peak time Bandwidth per User < 64Kbps
    • Multilink Will Double Bandwidth Demand per User
    • Compression Will Further Double Bandwidth Demand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連耀南 lien@cherry.cs.nccu.edu.tw  access.htm,  Wed Oct 24 12:33:05 CST 2001
    New Internet Access technology

    ☉ ADSL/HDSL

    • Potential Downstream Bandwidth of 1.544 mbps
    • Inexpensive CPE
    • Two-Way Communications
    • Support Video-On-Demand and Telephony
    • Relatively Easy To Implement - No Big Change i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 Generally views as an interim solution
    • Cannot Support Live Broadcast
    • Internet Backbone is Not Ready

    ☉ Cable Modem

    • Potential Downstream Bandwidth of 10 mbps
    • Inexpensive CPE
    • Flexible Business Model: Commercial Revenue Subsidizes Access Charge
    • No standard
    • Highly Asymmetric
    • Upstream Too Noisy
    • Cable Plant Quality Problem - Was not designed for low error rate
    • Most Cable Plant is Not Two-Way Active
    • No Video-On-Demand and Telephony
    • Entrance Barrier: Ethernet, Routers
    • Security Issues
    • Internet Backbone is Not Ready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連耀南 lien@cherry.cs.nccu.edu.tw  access2.htm,  Wed Oct 24 12:33:08 CST 2001
    Intranet

    ☉ 界說

  • ─ 將網際網路的產品、技術及服務用於公司內部 或跨越特定公司的網路系統

    • 從網際網路的觀念發展出來的。
    • 一般在網際網路上的工具均可使用,
      • Telnet,FTP,E-Mail,News,Gopher, WWW ,其中由於
  • ─ 與單純的Internet最重要的差異點如下

    • 系統安全的考慮:
      • 防止外人從外部侵入系統
      • 因公司內部、人員、單位、職務之不同, 形成Intranet上資料存取權限的管制與稽核。
      • 重要文件之加密 (Encryption) ,解密 (Decryption) 及金匙 (Key) 之管理。
    • 因應網路環境引入的生產力軟體系統,包括:群組軟體,工作流程軟體等。
    • 與原有管理資訊系統(MIS)整合,尤其是原有之資料庫系統。
    • 因為公司內部之網路環境、個人之設備,優於一般的 網際網路,使得一些在網際網路難以提供的服務,
      • 可以在Intranet上實現。例如:
      • 網路電話 (InetPhone)
      • 影像電話 (Video Phone)
      • 電子白板(E-White Board)
      • 電傳會議 (Teleconferencing)
      • 網路廣播 (Inet Broadcasting)
      • 及遠距教學 (Distance Learning)

    ☉ 現況

  • ─ 以WWW為核心

  • ─ 企業內網際網路之引進

  • ─ 目前應用以資訊分享為主

  • ─ 重要資訊廠商均投入此一市場

    ☉ 主要的發展方向

  • ─ 整合網際網路上已有各種不同的伺服器及 工具軟體於Intranet

    • 安全性管理:
      • 防火牆 (FireWall)
      • 內部控管稽核
      • 密碼之使用與管理
      • 群組軟體 (以Lotus Notes使用最廣)
      • 工作流程軟體
      • 資訊庫存取整合軟體
      • 網路電話
      • 訊息廣播
      • 視訊會議
      • 全文檢索及索引
      • 網路出版與文件管理
      • 與網際網路整合軟體
      • 與決策支援系統整合

    本頁資料取材自八十五年資訊工業年鑑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連耀南 lien@cherry.cs.nccu.edu.tw  intranet.htm,  Wed Oct 24 12:33:10 CST 2001